本文專家:潘坤明,北京大學藥學碩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藥劑科臨床藥師
本文審稿:李文思,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臨床藥學博士
立秋已經過去,處暑快要來到
天氣是一天一天涼快了起來
空調都不怎么用得上了
秋風越來越涼爽
吹著是相當涼快啊啊啊啊啊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嚏!
圖片來源網絡
兩季交替最是容易感冒
不光是打噴嚏
還有鼻塞、流鼻涕、嗓子痛、低燒…
瞬間懷疑人生有木有?
圖片來源網絡
有的人就自己扛著
有的人則是藥不能停
還有人偏愛消炎藥
認為吃了消炎藥好得快
圖片來源網絡
但這種做法其實是錯誤的!
此外
不同人群適用的感冒藥也不同
所以很可能吃錯藥
到底該怎么吃感冒藥?
今天就讓我們系統地了解一下!
感冒了吃消炎藥管用嗎?
我們生活中常說的“消炎藥”,其實一般指的就是青霉素、頭孢這類的抗生素(抗菌藥)。
普通感冒多由鼻病毒感染引起,為自限性疾病,也就是說發展到一定程度后能自動停止,并逐漸恢復痊愈。
無并發癥的普通感冒一般5到7天即可痊愈。
況且目前尚無針對普通感冒的特異性抗病毒藥物,故無需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
而抗菌藥無法消滅病毒,顯然也是不需要的,濫用抗菌藥反而有害。
那抗菌藥就沒用了?也不是。在一些特定情況下,消炎藥還是有必要使用的。
什么情況下應該吃消炎藥?
只有當明確合并細菌感染時,如考慮有肺炎、鼻竇炎或中耳炎時,應加用抗菌藥物治療。
使用抗菌藥應遵醫囑,不可自己亂吃!
對于普通感冒臨床以對癥治療、緩解感冒癥狀為主,并囑咐患者盡量加強休息,適當補充水分,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避免繼發細菌感染。
常用的感冒藥都有哪些?
消炎藥不能吃,那么感冒了難受該吃什么藥來緩解?常用的感冒藥,主要分為5個大類。
No.1
解熱鎮痛藥
主要針對普通感冒患者的發熱、咽痛和全身酸痛等癥狀。包括對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布洛芬、雙氯酚酸等。
圖片來源網絡
No.2
鼻減充血劑
主要用于緩解普通感冒患者鼻塞、流涕以及打噴嚏等癥狀。有效成分包括偽麻黃堿和麻黃堿。
No.3
抗組胺藥
通過阻斷組胺受體抑制小血管擴張,降低血管通透性,有助于消除或減輕打噴嚏和流涕等癥狀。
常用的有撲爾敏和苯海拉明,很多感冒藥吃了犯困,就是有這兩種成分在起作用。
No.4
鎮咳藥
主要分為中樞性和外周性鎮咳藥。常用的有右美沙芬、可待因、那可丁等,但使用前一定注意禁用人群。
兒童一般應少用鎮咳藥,多痰或肺瘀血患兒禁用。
對于劇烈咳嗽或伴有胸痛和高張性氣胸患兒,可給予鎮咳藥,但必須禁用具有成癮性的中樞鎮咳藥物,如可待因及含有可待因成分的復方制劑。
圖片來源網絡
No.5
祛痰藥
祛痰藥根據藥理作用,分為黏液分泌促進藥和黏液溶解藥。
常用的有愈創甘油醚、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等,同樣需要注意禁忌人群。
不同人群如何選擇感冒藥?
孕婦:重在預防,但高熱會影響胎兒,故可選擇對乙酰氨基酚退熱治療;止咳化痰藥物一般不推薦孕婦使用。
孕期避免使用阿司匹林、雙氯芬酸、苯海拉明和布洛芬等。
妊娠3個月內禁用愈創木酚甘油醚和右美沙芬。
哺乳期避免使用苯海拉明、馬來酸氯苯那敏和金剛烷胺等。
兒童:目前認為最適合兒童使用的解熱鎮痛藥為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偽麻黃堿、右美沙芬和馬來酸氯苯那敏分別是兒科最常用的口服鼻減充血劑、鎮咳藥及抗組胺藥。
通常需根據患兒體質量來計算用量,避免過量使用。
老年人:基礎疾病比中青年多,日常服藥較多,需注意藥物間相互作用。具體基礎疾病請參考下文。
肝、腎功能不全患者:應選擇肝、腎毒性小的藥物成分,或注意控制用藥劑量或酌情減量使用;
一般按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和血肌酐升高水平來評估。
ALT和血肌酐升高在正常上限至2.5倍范圍之內的患者可考慮減量使用,并密切監測肝、腎功能;反之則不建議使用。
胃、十二指腸潰瘍以及曾有消化道出血史患者:不建議使用非甾體消炎藥及阿司匹林藥物進行解熱鎮痛治療,會引起胃腸黏膜刺激和再次出血風險。
研究顯示,對于這部分人群,對乙酰氨基酚解熱鎮痛則相對安全。此外,部分祛痰藥會增加原有胃部疾病不適感。
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常用阿司匹林作為二級預防藥,故建議使用對乙酰氨基酚解熱鎮痛,而不建議非甾體消炎藥。
鼻部減充血劑中推薦偽麻黃堿,不建議使用麻黃堿。
圖片來源網絡
藥物過敏者:主要針對阿司匹林過敏者,注意禁用與阿司匹林有交叉過敏的藥物,若需退熱鎮痛可考慮對乙酰氨基酚代替。
如對復方制劑中某一種藥物有明確過敏史者,則應避免使用含該藥物的單獨或復方制劑。
值得注意的是
患者在退熱過程中
均應適當增加水分攝入
以免虛脫休克
普通感冒對癥治療1周后
癥狀仍無明顯好轉或消失
應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