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科普中國
制作:武漢植物園
監(jiān)制: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wǎng)絡信息中心
夏日炎炎,荷花早已綻放滿池,沉甸甸的蓮蓬是不是又勾起你吃貨的味蕾?睡蓮池里,朵朵睡蓮迎著朝陽綻放出絢麗的色彩,而在夜幕將歇時睡去。若將荷花與睡蓮喻做“水生二美”,那星星點綴于荷塘間的慈姑與澤瀉便可稱為“水生嬌娃”。
(武漢植物園的荷塘 作者拍攝)
“水生嬌娃”之慈姑
箭形的綠葉,花葶從葉間抽出,潔白的小花,金黃的蕊兒,不時有蜻蜓立于花上,在微風中搖曳,顯得格外可愛,如此動人,怎能不惹得人伶愛,書畫大師齊白石就曾揮筆《慈姑開花》,將其美麗永存并示于世人。隸屬于慈姑屬的它廣布全國,水田、沼澤常能覓得它的蹤跡。圓錐狀的花序多輪分枝,三朵白色的小花輪生于花序軸上,雄花在上,雌花在下,要知道單性同株的它可是有一套特別的繁殖策略哦!一般而言,雌花常先于雄花開放,如若先生雌花,就不能很好的授粉,極大的浪費了資源。于是微妙的時間差就使其徹底改變,先開雄花于上部,后生雌花,規(guī)避了風險的同時也提高了授粉效率。
不僅繁殖策略特別,其形態(tài)更是多變,基于葉形及株形等的差異,《中國植物志》將其分為一變形一變種,而我們常見的則為原變種——野慈姑。
“慈姑,一根歲生十二子,如慈姑之乳諸子,故以名之。”(引自《本草綱目》)慈姑之名就源自那根狀莖末端膨大的諸多球莖,夏秋之時,農(nóng)人常采集炒食,要知道它可是江南“水八仙之一”呢!豐富的淀粉及蛋白質(zhì)加之眾多的微量元素集于一身,深受人民的喜愛。目前在長江以南各省廣泛種植,其變種——華夏慈姑因植株粗壯,葉片肥厚,而球莖肥厚而被選育專做栽培食用。
不過要吃得美味的它,你可要處理好,懂得“須灰湯煮熟,去皮不致麻澀戟咽也。”(引自《本草綱目》),佐以蒜末爆炒為佳。性味甘平的它,亦有敗火消炎之功效,民間也有“內(nèi)火旺,喝碗慈姑湯。”之說。
(左上圖:慈姑雄花,左下圖:慈姑雌花,右圖:慈姑植株 作者拍攝)
“水生嬌娃”之澤瀉
河池中伴于慈姑左右的常有澤瀉,為其同科異屬的兄弟。常見于我國北部及西南等省,低洼濕地、溝渠沼澤都是其常駐之地。白色的小花略帶粉紫,細長的花莖從卵形的葉叢中抽出,若干的分枝輪生排列,圓錐狀的花序一輪輪著生。一眼看去,雜亂而不失美感,或這就是自然界的無序之美。李時珍曾說,“去水曰瀉,如澤水之瀉也。”這也或是澤瀉一名的出處。
與慈姑相似,根莖部膨大有近圓形的塊莖,不過不同的是其少用食用,以入藥居多,塊莖干燥,煎做藥劑有利水滲濕,泄熱通淋之功效。福建建甌等地有道名菜——酒糟澤瀉花,以花苔入菜,不過此澤瀉異于澤瀉,實為福建本地產(chǎn)東方澤瀉,以花果較小,內(nèi)輪花被片邊緣波狀等而與澤瀉相區(qū)別。隨著研究的深入,發(fā)現(xiàn)作為一味傳統(tǒng)中藥的它,還能降糖降脂,保護心血管呢!
(左圖:澤瀉植株,右上圖:澤瀉花,右下圖:中藥澤瀉片 來源中國植物圖像庫)
食之有味,用之有益,賞之心怡。
作為不可多得的水生造景植物,常于其他挺水植物如水燭、水蔥等種于淺水區(qū)域,多而繁密的小花,直立而起的莖條,給整個水生植物的世界增添了活力。如果你想在自家的庭院之中也種上一盆,只需用移栽球/塊莖即可,簡單易活,當然你也可以等到果實成熟,收集種子泡于水中,數(shù)天后便可萌發(fā)。不過,小編這里要提醒大家,挺水的它們要注意水深哦!淹沒或干旱都不利于其生長。
炎炎夏日,你準備好觀“水生二美”,賞“水生嬌娃”了嗎?
慈姑與澤瀉,夏日送清涼
圖文簡介
夏日炎炎,沉甸甸的蓮蓬是不是又勾起你吃貨的味蕾?睡蓮池里,朵朵睡蓮迎著朝陽綻放出絢麗的色彩,而在夜幕將歇時睡去。若將荷花與睡蓮喻做“水生二美”,那星星點綴于荷塘間的慈姑與澤瀉便可稱為“水生嬌娃”。
- 來源: 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
- 上傳時間:2019-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