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 達醫曉護 的第 1840 篇文章
叮咚,手機傳來有信息的提示音。 “小劉,明天上班嗎?我有事找你。” 是單位同事發來的。最近她病假休息在家。聽說乳腺癌手術后在做放療。我在想,她有什么事電話里不能說呢? 第二天,同事到科里來找我。原來是她放療區域的皮膚破潰了,很痛還有大量滲液,不知道該怎么辦了,所以來找我。她很委屈地說:“放療都結束了,之前皮膚一直都蠻好的,不知道怎么就開始有水皰,不停冒出來,然后破掉。有些地方看上去像有膿一樣。我用消毒液擦了也沒用,痛死了。”我連忙安慰她,告訴她這是放射性皮炎,不是很嚴重,處理后會好的。 我先用生理鹽水將皮損區域輕輕擦洗干凈,然后涂上康復新液體,內層敷料選用凡士林紗布,外層敷料選用棉墊。然后用膠布固定在健康完整的皮膚上。告訴她每天換藥。我們通過微信聯系,發照片給我看傷口進展情況。一周后改成隔天換藥。兩周后痊愈。 放療結束時皮膚是完整的 放療結束后一周皮膚破潰 換藥一周后局部干燥 換藥兩周后痊愈 使用生理鹽水清洗傷口的目的是保持傷口清潔而不刺激。康復新液體能促進上皮組織生長;凡士林紗布不會粘連皮膚防止換藥時取下敷料時的二次傷害。在滲液多的幾天,外層敷料選用棉墊,等滲液少的時候用紗布就可以了。通過這樣換藥,傷口一周明顯滲液就減少了,兩周完全愈合。下面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放射性皮炎,這樣就能放心地放療了。 放射性皮炎是由于放射線照射引起的皮膚黏膜炎性損害。主要見于接受放射治療的患者及從事放射工作而防護不嚴者。可引起一系列的皮膚反應和損傷。表現為可逆的毛發脫落、皮炎、色素沉著及不可逆的皮膚萎縮,皮脂腺、汗腺的毀滅和永久性的毛發缺失,以致放射性壞死繼而形成潰瘍。一般在放療開始后2~3周出現癥狀,放療結束7~10天仍會加重,但通常4~6周內會自然愈合。通常照射范圍內身體潮濕的部位及皮膚褶皺處較易出現皮膚反應,例如頭頸部、乳腺、腋窩、會陰部和腹股溝等部位。 放射性皮炎根據嚴重程度可分為三度 Ⅰ度 初為鮮紅,以后呈暗紅色斑,或有輕度水腫。自覺灼熱與瘙癢。3~6周后出現脫屑及色素沉著。 Ⅱ度 顯著急性炎癥水腫性紅斑,表面緊張有光澤,有水皰形成,皰破后成糜爛面。自覺灼熱或疼痛。經1~3月痊愈,留有色素沉著、色素脫失、毛細血管擴張和皮膚萎縮等。 Ⅲ度 紅斑水腫后迅速組織壞死,以后形成頑固性潰瘍。潰瘍深度不定,一般可穿通皮膚及肌肉,甚至骨組織。潰瘍底面有污穢的黃白色壞死組織塊。自覺劇痛。很難愈合,愈后形成萎縮性瘢痕、色素沉著、色素脫失和毛細血管擴張。損害嚴重者大血管閉塞,肢體發生干性壞疽。在潰瘍和瘢痕上可繼發癌變。 在放療時做好必要的相關護理,對預防放射性皮炎的發生還是有幫助的。 預防性措施 1.穿寬松吸汗的全棉衣物,選用柔軟的毛巾(全棉為主,建議嬰兒專用毛巾),避免用力揉搓。 2.放療區域嚴禁搔抓,修剪指甲,以免睡眠時搔抓局部皮膚引起損傷、糜爛。 3.外出應對照射野皮膚予以遮擋,防止日光直射,夏天建議打傘,減少外出與出汗。 4.放療區皮膚可用溫水(37-40℃)和軟毛巾輕輕沾洗,避免冷熱刺激,不建議用刺激性洗滌用品,如肥皂、沐浴露等,禁止用碘酒、酒精等刺激性消毒劑涂擦。 5.放療區皮膚盡量保持干燥,避免大量出汗,每日注意觀察皮膚及定位線,保持定位線清晰。 6.均衡營養 放療易并發低蛋白血癥,應進食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食物,忌辛辣飲食,并鼓勵少量多次飲水,每天至少2000ml,保持皮膚充足水分,以提高皮膚抵抗力。 當然,當皮膚發生問題時,不用慌張,請及時到醫院尋求專業人士幫助,及時處理。愿每一位放療的患者都能夠放心放療。 作者:上海市第八人民醫院體檢中心 劉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