劃重點


1、現擠奶的奶源通常是最差的,營養最差、衛生最差。


2、牲畜可能攜帶布魯氏桿菌,可導致職業人群患病,常見于農牧民、獸醫等。


3、食用未經充分加熱的牛羊肉或牛羊奶可能會染病,商品化的牛奶無此問題。


4、得布病需遵醫囑及時治療,不能擅自停藥、減藥。

    

大多數城里人對牛奶或奶制品并不陌生,因為它是最具營養價值的食物之一,被稱為“全營養食物”。


歷史上曾由于微生物污染造成很多牛奶中毒事件,直到巴氏滅菌奶的出現。


隨著食品工業的發展,現在你在超市已經能方便的買到各種安全、衛生又營養的奶制品。


不過最近這些年,出現一種“復古”現象。


聽我的一個親戚說,他們縣城里經常有附近的奶農用小車把自家的奶牛或羊拖到集市上售賣“現擠奶”。


據說生意還挺好,要提前排隊,去晚了都賣完了。


有的人以為現擠奶更新鮮、更好,但其實現擠奶從營養上來說和經過滅菌奶沒有什么明顯差異。


相反的是,你能喝到的“現擠奶”往往來自城市周邊散養戶,這種奶源是質量最差的。


更重要的是,現擠奶的衛生狀況太差,容易污染致病菌,比如沙門氏菌、大腸桿菌等,還有你相對陌生的“布魯氏桿菌”。


布魯氏桿菌是畜牧養殖業常見細菌,在中國大多數省份都存在,但主要分布于東北、華北、西北地區。


它可感染豬、牛、羊、狗等多種牲畜,引起動物的“布病”。


人如果接觸這些動物,也可以被它感染,引起人的“布病”,但人不會傳染給人。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全球每年報告的布病發病數量超過50萬。


在中國,以羊布病最為多見,癥狀也較重,患者多見于農牧民、獸醫或從事牲畜屠宰、檢疫的人。


少數布病患者是因為食用未經充分加熱的牛羊肉或牛羊奶感染,但這并非傳統意義上的食品安全問題。


各國的食品安全標準也沒有對布魯士桿菌進行限制,因為通過檢驗檢疫和食品加工足以解決問題,比如牛奶的巴氏滅菌、超高溫滅菌等熱處理均可以殺死它。


普通消費者不太容易被布魯士桿菌的感染,只需要注意以下幾點即可。


首先,避免直接接觸來源不明的牲畜,尤其是布病高發地區。


比如2010年,東北農大一位老師在實驗中使用了未經檢疫的的羊,結果導致28名師生感染。


其次,要從正規渠道購買經過檢驗檢疫的牛羊肉及制品,在廚房處理的時候注意生熟分開,吃的時候一定要燒熟煮透。


第三,不要買現擠奶,如果一定要買,千萬煮開了再喝,且接觸過生奶的容器具也要清洗消毒,避免交叉污染廚房里的其他用具。


萬一感染布病也不用太緊張,關鍵是早發現、早治療。


布魯氏桿菌潛伏期為1-3周,早期癥狀和感冒類似,容易誤診。


如果出現疑似感染癥狀,尤其是反復低燒不退,應該及時就醫并告訴醫生可疑接觸史。


另外,布病的治療周期比較長,一定要遵醫囑。


根據現有的臨床統計數據,絕大多數病人都可以在3-6個月內可以康復如初。


雖然少數病人可能復發,但這主要出現在未按醫囑規范用藥的病人身上,比如提前停藥、自行減藥等。

“現擠奶”既不營養也不安全,別喝!

圖文簡介

大多數城里人對牛奶或奶制品并不陌生,因為它是最具營養價值的食物之一,被稱為“全營養食物”。歷史上曾由于微生物污染造成很多牛奶中毒事件,直到巴氏滅菌奶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