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土溫低于20℃,且持續時間較長時,易誘發大蒜紅根腐病。該病在土壤黏重的重茬地及地下害蟲嚴重的地塊發病重,連作時間越長為害越大。大蒜染病后,病根及根頸部變為粉紅色或腐爛或萎蔫,根須脫落,根量減少,莖盤肥大,病根逐漸干縮死亡,并影響鮮莖的生長發育。病害呈慢性癥狀。該病防治措施如下。

  一、種蒜滅菌。用0.1%硫酸銅浸種5分鐘,或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浸種30分鐘后催芽播種。也可用種蒜重量0.3%的50%福·異菌可濕性粉劑,或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或50%異菌脲可濕性粉劑等拌種。

  二、化學防治。發病初期可選用10%雙效靈水劑或12.5%增效多菌靈200倍液灌根,每隔7~10天灌1次,連灌2~3次。也可選用40%氟硅唑乳油8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78%波·錳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或20%三唑酮乳油2000倍液等噴霧防治。


溫度不適易誘發大蒜紅根腐病

圖文簡介

當土溫低于20℃,且持續時間較長時,易誘發大蒜紅根腐病。該病在土壤黏重的重茬地及地下害蟲嚴重的地塊發病重,連作時間越長為害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