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廣西荔枝龍眼創新團隊欽州綜合試驗站在欽州產區對荔枝花穗萌動和成花情況開展了調查,并對今年荔枝春季的管理與種植戶進行了交流。
荔枝的成花對末次秋梢的老熟程度和低溫有一定要求。由于去年秋冬時期氣溫偏高,低溫強度(早熟品種氣溫24℃下就可進行花芽分化,中熟品種氣溫15℃下最合適,遲熟品種10℃下最適合)和持續時間不足,不利于花芽分化,加上反復實施控沖梢措施,程度偏重,雨水偏少,導致遲熟品種樹體萌動推遲。經初步調查,今年欽州等產區的荔枝成花情況:早熟品種三月紅成花率在95%以上,已進入盛花期;妃子笑、白糖罌成花率在90%以上,多數花穗已長至20厘米以上長,雄花將開;黑葉成花率在80%以上;貴妃紅成花率為50%~60%;遲熟品種整體成花不理想,桂味成花率為25%左右,帶葉花多,沖梢較嚴重;雞嘴荔沖梢嚴重,成花率約為40%,50%頂芽未萌動,但近幾天萌動的頂芽白點明顯;草莓荔、禾荔、玉荷包成花率不足10%。此外,還有另一個普遍特點:樹冠上部頂芽已萌動抽出約10厘米長,但中下部頂芽仍未萌動。已萌動的樹不同的枝組成花、沖梢共存。冬季控梢時采用低位環剝(或環割)成花較差,高位環剝(或環割)成花相對較好。
今年是荔枝中遲熟品種成花和沖梢現象復雜的一年,也是各地種植戶相互交流最活躍的一年,但對中遲熟品種的沖梢調控整體效果不理想。目前種植戶對成花較好的大宗中熟品種妃子笑、黑葉荔多使用乙烯利、多效唑、龍眼豐產素等進行花穗調控,管理較為積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