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份廣西大部氣溫偏高,對荔枝龍眼花芽形態分化極為不利。經調查,目前廣西早熟荔枝品種成花較好,而部分中遲熟品種成花較差,特別是桂味、靈山香荔等優質品種成花率很低。此外,龍眼早熟產區沖梢嚴重,中遲熟產區龍眼頂芽剛萌動或長度在3~5厘米,花原基(紅點)不明顯。針對龍眼和荔枝中遲熟品種目前成花情況,現提出如下栽培技術措施。
一、對頂芽尚未萌動的植株,應噴施葉面肥(如復葉型核苷酸、氨基酸等有機葉面肥)和細胞分裂素,同時疏剪過密枝條促進萌動,如果2月下旬至3月上旬遇降溫,仍有成花可能。
二、對花穗生長弱的植株,噴施復葉型核苷酸、氨基酸等有機葉面肥,同時土施有機肥和復合肥,遇干旱淋水,以提高花穗質量和坐果率。
三、對沖梢的荔枝龍眼植株,在小葉展開之前噴施乙烯利和多效唑混合液殺小葉,手動噴霧的參考濃度為40%乙烯利3~6毫升+15%多效唑5~10克+15公斤水。樹勢弱、溫度高時要適當減少乙烯利和多效唑的用量,以噴后3~7天小葉脫落且不傷花穗主軸為度。也可用其他控小葉促花藥劑,但建議先試驗再大面積使用。
四、對中晚熟龍眼產區,應立足于“防沖梢”。可在頂芽萌動處于“蓮座狀”時,用40%乙烯利3~5毫升+15%多效唑5~7克+15公斤水噴施,以減少沖梢發生。生產上常采用噴施生長調節劑和人工摘葉相結合的措施進行龍眼防沖梢。
五、在龍眼花穗長至11~12厘米長時,留10厘米長后摘頂,可促進側穗生長,培養短壯花穗,同時可減少沖梢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