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農村,很多處于哺乳期的媽媽會出現牙齒松動、腰酸背痛、腿部抽筋等缺鈣現象,這是為什么呢?原來,哺乳期媽媽體內一部分的鈣會隨著乳汁傳遞給寶寶,乳汁分泌量越大,鈣的流失量就越大。加之,哺乳期內,產婦月經未復潮前,骨更新鈣的能力較差,所以極易出現缺鈣問題。 為了保證哺乳期媽媽們能夠攝入足夠的鈣,小編建議從兩方面著手。一方面,哺乳期媽媽們可以通過服用鈣片的方式進行補鈣,同時補充維生素D或多曬太陽以促進鈣質吸收;另一方面,可以飲用牛奶、骨頭湯等富含鈣質的食物。但由于食物中的鈣含量難以確定,加上每個人對鈣的吸收能力不同,最好的辦法是食補、藥補“兩手抓”。 需要注意的是,哺乳期的媽媽們在補鈣時,應做到“少食多餐”,即早上(6:00、)下午(16:00)晚上(21:00)各補一次鈣,因為,這三個時間段是人體生理相對低潮的階段,若在此時補鈣能有利于鈣的吸收。水果中含有鋅、維生素C 等元素,可有效幫助鈣質被人體利用,但會增加尿鈣的排出,抗酸藥中的鋁也會導致鈣的丟失,所以在服用鈣片時,應錯開吃水果和服其他藥物的時間。 當然了,凡事過猶不及,鈣的攝入也是一樣,如果補的過多,就有可能影響到哺乳期婦女對其它營養成分的吸收,反而對人體健康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