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下垂為婦女常見多發病,往往給婦女姐妹帶來嚴重的痛苦,甚至喪失應有的勞動能力。 子宮脫垂是指支撐子宮的組織受損傷或薄弱,致使全子宮從正常位置沿陰道下降,子宮頸甚至子宮全部脫出陰道口外的一種生殖器官移位伴鄰近器官變位的綜合癥。據中國各地普查統計,子宮脫垂的發病率為1%-4%。原因多,只要盆底組織的支持作用減弱就可以漸漸發生子宮下垂。 1)年輕時過早生育和過多生育造成的盆腔肌肉組織松弛、,是導致本病的主要原因。 2)自然分娩時的損傷、子宮口未開全而過早合用腹壓或實施剖腹產手術,也會造成子宮頸旁組織、骨盆筋膜、骨盆底肌肉主筋膜過度伸展與裂傷,使其支持功能減弱或喪失而發生子宮脫垂。 3)過早從事體力勞動,產后休息不充分,尤其是從事需要腹壓的體力勞動如搬抬重物,還有長期便秘、慢性咳嗽、肝硬化腹水等造成腹壓長期過大的情況,均可誘發子宮脫垂。 4)體質一貫虛弱,經產的老年女性,更年期后因激素水平下降而引起的盆底韌帶松弛。 5)中醫認為子宮下垂是分娩時用力太過或氣虛下陷,所謂氣虛下陷是指體質虛弱,中氣不足,肌肉松弛,生育過多損耗腎氣,而使沖任不固。總之子宮下垂既有局部因素又有全身因素。 據不完全統計,只有不到21%的女性在發生子宮脫垂后會選擇就醫,大部分女性都選擇默默忍受。究其原因,主要有兩點: 第一:對疾病缺乏正確認識。在許多患者眼里認為,子宮脫垂并不是一種疾病。的確,單純的子宮脫垂并不像心腦血管疾病以及腫瘤那樣危及生命,但是這種經久不愈并逐漸加重的問題,卻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患者的生活質量。如由于子宮脫垂導致的尿失禁,會造成局部的濕疹、感染、褥瘡。部分女性因為尿失禁的異味而自卑、焦慮甚至影響到正常的工作和社交。 第二,多數女性受到傳統思想觀念影響,對婦科方面的問題諱疾忌醫,能忍則忍,尤其以老年女性患者為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