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8月22日,搭乘“斯普特尼克5號”并安全返回地球的兩只狗,在莫斯科和新聞界見面。它們先于人類,進入了太空。那么,在人類進入太空之前,為什么要利用動物來做“開路先鋒”呢?
為了探索人在太空中會遇上哪些問題,在人類進入太空之前,科學家用動物做了很多實驗。
美國和蘇聯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都開始了讓動物乘坐火箭上天的實驗。1948年6月—1949年9月,美國用“V-2”火箭,先后4次將猴子送到60多千米的高空。1952年5月,美國再次發射生物火箭,其中的兩只猴子成功生還。蘇聯在1949—1958年的10年間,共發射生物火箭31次,將42只小狗送上高空。這些實驗的目的都是為了知道動物究竟能承受多大的加速度。
動物中真正進入太空的“開路先鋒”,是一只名叫“萊伊卡”的小狗。1957年11月3日,蘇聯發射了第二顆人造衛星“伴侶2號”,這顆衛星的衛星艙里,就載著小狗萊伊卡。由于當時無法使衛星返回,萊伊卡在進入太空的第六天便死去了。三年后的1960年8月,“伴侶5號”衛星又載著兩只小狗進入太空飛行,并于兩天兩夜后平安返回地面。美國從1959年12月起,也多次用“水星號”衛星式飛船把猴子和黑猩猩送上太空。這些實驗都證明,動物完全能夠適應太空的生活環境,消除了人進人太空的種種擔心。
我國從20世紀60年代中期開始發射生物火箭,大白鼠、小白鼠和小狗成為實驗的對象。我國的返回式衛星,也多次搭載了好些小動物遨游太空。這些動物的航天實驗,為我國的載人航天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加入太空實驗大軍的,還有諸如魚類、果蠅、螞蟻、青蛙等小動物,它們都為人類征服太空做出了貢獻。這些動物太空實驗的成功,加快了人類太空時代的到來。
版權所有少年兒童出版社,鼓勵任何不用于商業性質的傳播
為什么要用動物進行太空實驗
圖文簡介
1960年 8月 22日,搭乘“斯普特尼克5號”并安全返回地球的兩只狗,在莫斯科和新聞界見面。那么,在人類進入太空之前,為什么要利用動物來做“開路先鋒”呢?動物中真正進入太空的“開路先鋒”,是一只名叫“萊伊卡”的小狗。1957年 11月 3日,蘇聯發射了第二顆人造衛星“伴侶2號”,這顆衛星的衛星艙里,就載著小狗萊伊卡。由于當時無法使衛星返回,萊伊卡在進入太空的第六天便死去了。三年后的1960年 8月,“伴侶5號”衛星又載著兩只小狗進入太空飛行,并于兩天兩夜后平安返回地面。美國從1959年 12月起,也多次用
- 來源: 科普信息化建設
- 上傳時間:2017-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