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莫斯科航空博物館內,有一架其貌不揚的蘇-27“側衛”。這架飛機滿身銹跡,沒有涂裝,甚至沒有防銹底漆。唯一起人注意的便是機身上那個鮮紅的P-42編號......
上世紀70年代中期,麥道公司的F-15A在拆除了多余的機體結構和航電設備后創造了一系列爬升紀錄。身為老對手的蘇聯自然不甘落后,于是便有了P-42編號蘇-27的誕生。
P-42編號是蘇霍伊為了保密隨機選取字母數字組合而成,該機在蘇-27原型機T-10-15的基礎進行了大量改動,其任務便是刷新世界紀錄,探索蘇-27的極限。
為了獲得良好的爬升率,T-10-15被最大限度的減輕重量,去掉了所有非關鍵性設備,拆除火控系統,取消部分通信設備,甚至連整流罩都換上更輕的材料。機翼、尾翼也經過處理使得飛行阻力更小。所有這些措施使飛機空中降低到14噸,比量產型的蘇-27SK輕了近3噸。與“條紋鷹”采用原裝發動機不同,P-42采用的發動機在AL-31的基礎上進行改進,推重比達到無與倫比的1.93,這使得P-42能夠在垂直爬升中加速到1馬赫!
經過一系列的改進后,P-42向世界紀錄發起沖擊。1986年10月27日,飛行員維克多·普加喬夫創造了25.4s爬升到3000m的紀錄。就在12天前,它分別在37.1s,47.0s和58.1s內爬升到6km,9km和12km,以2s的優勢打破了由F-15創造并保持了十年的爬升記錄。1987年3月10號,試飛員薩多夫尼科夫駕駛的P-42把9km和12km的爬升紀錄提高了3s,分別是44.2s和55.5s。這架飛機在1986-1988年之間共創造了27項世界紀錄,試飛員普加喬夫、薩多夫尼科夫、佐伊和弗拉羅夫獲得了世界紀錄創造者證書。作為一款驗證機,P-42完美的用各項數據完成了任務。當然,也有人對此頗有微詞:P-42的獲勝完全是投機取巧。然而,這場顏面之爭最終還是蘇聯人勝了。
如今的P-42靜靜呆在莫斯科航空博物館的一角。當它的同儕振翅藍天之時,它卻只能一任風吹雨打,逐漸化為銹鐵......
這架蘇27戰機專為破紀錄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