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網”:網絡物理戰先驅
2010年8月,伊朗在俄羅斯幫助下建成布什爾核電站,但這座計劃于當年10月正式發電運轉的核電站,卻多次推遲運行。一年后,據媒體揭秘,是因為遭到來源不明的計算機網絡病毒攻擊,超過3萬臺電腦“中招”,位于納坦斯的千臺離心機報廢,剛封頂的布什爾核電站不得不取出核燃料并延期啟動,伊朗核發展計劃則被迫擱置。這種后來被冠名為“震網”的病毒,開創了通過網絡控制并摧毀實體的先河。
“火焰”:史上最強大間諜
網絡情報活動,是網絡空間戰略博弈和安全斗爭最活躍的部分。2012年,伊朗石油部門大量數據失竊并遭到清除,致使其無法正常進行石油生產和出口。為避免繼續制造危害,伊朗被迫切斷了海灣附近哈爾克島石油設施的網絡連接。大規模的調查后,一種新的病毒浮出水面,即后來又現身于以色列、巴勒斯坦等中東國家的“火焰”病毒。“火焰”病毒兼具蠕蟲、后門和木馬三重特點,集截取屏幕畫面、記錄音頻對話、截獲鍵盤輸入、偷開藍牙設備等多種數據盜竊功能于一身,成為專門竊取他國機密情報的新型“電子間諜”。
“舒特”:體系破擊露鋒芒
2007年,為將敘利亞核計劃扼殺于萌芽之中,以色列空軍第69戰斗機中隊的18架F-16戰機,悄無聲息地突破敘利亞在敘以邊境部署的先進俄制“道爾”-M1防空系統,對敘以邊境以西約100千米、大馬士革東北部約400千米的一處核設施實施精確轟炸,并從原路安全返回。
據披露,讓“果園行動”大放異彩的是美軍“舒特”攻擊系統。“舒特”通過遠程無線電入侵,癱瘓雷達、無線電通信系統,是使敘防空系統處于失效狀態的“幕后真兇”。作為針對組網武器平臺及網絡化信息系統的新型網電攻擊系統,“舒特”代表著軍事技術和作戰方式的發展趨勢,勢必將帶來全新戰爭景觀。
“影子網絡”:隱形國際互聯網
國際互聯網導致意識形態斗爭的復雜局面,造成了信息滲透、思想“殖民”的另類通道。在北非“茉莉花革命”和中東“阿拉伯之春”中,均有“影子網絡”蹤跡。
像幽靈一樣的“影子網絡”可繞過傳統監管的互聯網,形成隱形和獨立的無線局域網,實現相互間信息溝通,一旦需要又可隨時接入國際互聯網,“不受限制”地訪問網絡資源。《紐約時報》披露稱,美國國務院和五角大樓斥巨資在阿富汗建造了獨立的系統,并利用設在軍營內的發射塔傳遞信號,以免遭塔利班武裝分子破壞。隨后在伊朗、敘利亞和利比亞設立“隱形通訊系統”,幫助當地反政府組織相互聯系或與外界溝通。
“X計劃”:欲掌控網絡戰場
外媒披露,五角大樓正在打造一項22世紀的戰爭計劃,即“X計劃”。“X計劃”致力于建立先進的全球計算機分布圖,有了這張能夠不斷升級更新的“網絡地圖”,美軍就可以輕易鎖定目標令其癱瘓。“如果完成了這個計劃,美軍將能夠像控制傳統戰場那樣控制網絡戰場。”
不難預見,“X計劃”部署后,絕對不只是“擺脫鍵盤的束縛”,更可以實現在全球范圍內進行態勢感知和網絡攻擊。
(文字來源:解放軍報 作者:黃賓賓、胡亞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