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電影《雇傭兵》劇照。韓剛 遠洋

  新聞背景

  隨著美國總統奧巴馬任期屆滿即將卸任,美國媒體盤點奧巴馬作為軍隊總司令所留下的眾多遺產之一,就是美軍史無前例地使用了大量私人承包商來支持其在境外的軍事行動,從中可以看出,許多地區局部爭議的背后,其實活躍著“雇傭兵”的身影。

  所謂雇傭兵,就是用金錢招募人員組成的“部隊”,包括從本國、本民族中招募和從外國或外民族中招募組成。從本質上講,盡管雇傭兵驍勇善戰,但他們并不是軍人,一旦被俘,不能享有作為戰斗人員或成為戰俘的權利。由于雇傭兵參戰的目的只是為了金錢獎勵,不受政治和軍紀的約束,可以在雇主指令下采取各種暴力行為。因此,雇傭兵屢屢被指為“不懂道德的戰爭販子”。

  大多當過兵

  驍勇善戰卻不算“軍人”

  在冷戰期間,私營軍事力量尚未萌芽的情況下,美國中情局就經常采用“前沿公司”策略來實施秘密作戰。當時,就有以私營公司為幌子的“西方公司”、布朗魯特公司、“民用航空運輸公司”等掩護企業,作為中情局在亞洲地區的秘密行動和敵后偵察行動主體。

  2009年11月,調查記者兼暢銷書作家吉米·斯卡西爾曾就美國在巴基斯坦境內的秘密戰爭進行了專門報道。揭露了美國在該地區的戰略就是攪亂巴基斯坦局勢,最終將其滅亡。這個政策的設計者與管理機構,正是聯合特種作戰司令部和臭名昭著的雇傭兵組織“黑水”公司。

  “黑水”公司成員大多曾服役于各國的精銳部隊,包括美國海豹突擊隊、法國外籍軍團、波蘭雷鳴特種部隊等著名特種勁旅,而且很多人都有豐富的實戰經驗。人數并不很多的“黑水”公司,雖然名義上是保安公司,但其裝備卻比美國正規軍還精良。

  美國另一家著名的“軍事職業資源”公司也是政府雇傭的安保公司,號稱“私營五角大樓”,由多名美軍退休將領合伙組建。只要能夠獲得該公司的支援,其實質意義并不亞于獲得美軍的直接協助。

  這家公司的成名案例是1994年協助克羅地亞重整軍力,并在1995年與塞爾維亞軍隊的戰爭中取得勝利。外界普遍認為,在這次名為“風暴行動”的反攻戰役中,克羅地亞軍隊的表現令人刮目相看。僅僅一周內,克羅地亞軍隊就攻克了塞軍所有的據點,實際上,這得益于“軍事職業資源”公司的參謀訓練團隊以及戰場人員。克羅地亞為此付出的合同金額為5000萬美元,還不包括長期合作協議中的費用。

  號稱“食肉動物”

  可實施直接致命打擊行動

  雇傭兵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代。當時,古希臘人曾雇用馬其頓人保衛自己的首都。后來,羅馬人也請來日耳曼部落對抗侵略者。15世紀以后,一些強國開始雇用別國軍人組建聽命于自己的軍隊,比如英國就曾經將海盜招安,與荷蘭、西班牙爭奪海上霸權。再后來,法國干脆公開招收雇傭兵,組建所謂的“外籍兵團”,還將其編入自己的軍隊序列,這一常規編制至今仍在。

  進入20世紀,戰爭頻繁,世界大戰、局部戰爭以及地區沖突不斷,烽煙四起,雇傭兵的身影更是在烽煙中穿梭。1918年到1919年,為了把剛成立的蘇俄政府扼殺在搖籃中,德、英、法、捷克等國組織了大量的雇傭兵進攻蘇俄。1961年,美國也曾在幕后指使由雇傭兵組成的“古巴旅”在豬灣登陸,試圖推翻卡斯特羅政權,釀成震驚世界的“豬灣事件”。

  在本世紀初的伊拉克戰爭中,雇傭兵更是大顯身手,甚至戰后依然在發揮作用。在和中國接壤的緬北,幾十年來沖突不斷,各方勢力糾結纏繞。就在這戰火紛飛、販毒、販賣軍火的猖獗之地,恰是雇傭兵的用武之地。

  由于反恐戰爭而聲名鵲起的“黑水”公司,曾是與美國國務院合作的三大私人保安公司之一。2007年,“黑水”被指控在伊拉克犯下戰爭罪行,該公司保安人員以自衛名義在巴格達街頭射殺17名伊拉克平民,而且卷入走私軍火等丑聞中,因而被伊拉克政府驅逐。2009年,該公司放棄原名“黑水”,改名“Xe”公司。“黑水”的歷史已經充分向市場表明:雇傭兵組織能夠實施直接致命打擊行動,因而被人們稱為“食肉動物”。

  實際上,像美國“黑水”公司這樣的雇傭兵公司一直活躍在當今世界上,無論是氣候嚴寒、山勢崎嶇的阿富汗山區,還是蚊蟲肆虐、酷熱難耐的非洲雨林,到處都可以看到他們的影子。

  海外軍事行動

  大量私營雇傭兵先行

  雇傭兵組織發展到今天,很多已經集團公司化運營,提供訓練、安保不再是其主要的“業務范圍”,一些雇傭兵組織以國家和大的跨國公司作為主要客戶,提供“直接戰爭服務”。

  以美國為例,私營軍事企業如今參與著美國軍隊所有重大海外部署行動,單是五角大樓一家,就啟用了30多家私營軍事企業。在伊拉克,大批來自哥倫比亞、智利、南非甚至是韓國的外國雇傭軍活躍在各種崗位上,而且人數還在不斷增加。雇傭軍所帶來的巨大經濟誘惑讓人無法抗拒。作為戰爭經濟的一部分,數目眾多的雇傭軍中介機構、中介公司,每年從美國五角大樓拿到高達百億美元的合同。

  2014年春,烏克蘭發生政壇危機,俄羅斯乘機“收回”克里米亞半島,讓美國痛失圍堵俄羅斯的一個關口。然而,美國又不能像對待其他小國那樣大兵壓境,與俄羅斯大打一場戰爭,而只能使用私營軍事承包商這一選項。

  為了盡快扶持烏克蘭臨時政府,美國一方面支持以烏克蘭反對派為主的臨時政府,另一方面則是派遣雇傭兵前往烏克蘭,目的是進駐烏克蘭重要機構,為臨時政府領導人提供貼身保護。這些300多人的雇傭兵雖名為保安,實則是美退役特種部隊士兵,其戰斗力相當不俗。

  進入21世紀以來,美國在小布什政府時期,發動了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然而,直到小布什下臺,這兩場戰爭仍然延續。奧巴馬上臺執政后,為收拾殘局,開始授權軍事承包商,使得兩場戰爭得以延續下去。

  今年4月5日,美軍網絡司令部司令邁克爾·羅杰斯將軍在參議院的聽證會上宣稱,軍事承包商在他的部隊中占到25%的比例。由于大量使用軍事承包商,奧巴馬任期內有大量雇傭兵死在了伊拉克和阿富汗,其數量甚至超過了派往那些國家的美軍士兵。2014年5月,奧巴馬宣布了從阿富汗撤軍的計劃,但撤軍計劃中只字未提雇傭兵的問題。美國的軍事存在似乎減少了,但雇傭兵仍然留在那里。

  延伸閱讀

  戰爭也能被“私人承包”

  一架協和式超音速客機降落在倫敦希思羅機場,帶來了一項不可告人的任務。五十名老兵承接了這個合同,從非洲某國一個嗜血的獨裁者手中,救出一位合法的民選總統,但在精心策劃的營救任務即將成功時,他們卻被出賣,眼睜睜看著前來接應的“大力神”運輸機從眼前飛走……這是電影《野鵝敢死隊》中的場景。

  《野鵝敢死隊》是雇傭兵題材電影中最為經典的一部,它的看點自然也頗多值得回味:一國的政壇命運可能因為雇傭兵而改寫,戰爭可以被私人承包,同樣,雇主也可能會因利益沖突而隨時舍棄雇傭兵的生命。

  近些年,隨著聯合國維和行動連連受挫,雇傭兵正日益成為局勢動蕩、戰事不斷的國家和地區的主角。為了把自己和人們心目中那種唯利是圖的傳統雇傭兵形象區分開來,現代的雇傭兵機構更愿意人們把他們稱為“私人軍事公司”、“軍事承包商”。這些私人軍事承包公司一旦拿到某些國家的“訂單”,就不得不承擔戰爭帶來的風險。

  正因此,看似神秘的雇傭兵已是一個成熟產業。在美國本土和世界許多地方,只要能付得起上萬美元的高額月薪,就能雇傭一名戰斗力超強的戰士作為保鏢,具體任務明碼標價。當然,如果有人能付得起數百萬美元,也可以組織一個特戰隊,去執行任何任務。私人軍事公司可為雇傭的戰士提供一流的作戰武器,從單兵武器到武裝直升機應有盡有,而且也明碼標價。

  關于有多少雇傭兵死于海外,官方沒有記錄,只能推算。截至今年3月的美國勞工部統計數字顯示,自2003年春季伊拉克戰爭爆發以來,已有1635名軍事承包商的平民雇員死在伊拉克戰場。

  說到底,雇傭兵是戰爭經濟衍生的特殊群體。作為一種新的戰爭經濟形式,雇傭兵似乎顯露出無限的商機。特別是隨著一些國家將對外戰爭逐漸運作外包,在巨大經濟利益的驅使下,自然有人鋌而走險,雇傭兵的活動也就不會停止。

秘密軍事行動有多少雇傭兵 戰爭也能被“私人承包”

圖文簡介

美國另一家著名的“軍事職業資源”公司也是政府雇傭的安保公司,號稱“私營五角大樓”,由多名美軍退休將領合伙組建。特別是隨著一些國家將對外戰爭逐漸運作外包,在巨大經濟利益的驅使下,自然有人鋌而走險,雇傭兵的活動也就不會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