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淑文繪
話題背景
野外駐訓期間,由于駐訓地域天氣炎熱、環境復雜、雷電頻繁,廣大戰友、尤其是執勤哨兵很容易發生重度中暑、毒蛇咬傷、雷電擊傷等意外傷情。第65集團軍某團衛生隊隊長柏立建提醒廣大執勤哨兵,站崗執勤過程中,在保持高度警惕、認真履職盡責的同時,要格外留神:謹防高溫中暑,警惕毒蛇襲擾,當心雷電擊傷。
草木深深,警惕毒蛇襲擾
【鏡頭回放】凌晨時分,中士小張和上等兵小王擔負營區及車場一帶夜間警戒巡邏任務。經過一片雜草叢生的灌木叢時,小王聽到草叢里窸窣作響,立即用強光手電筒照射,突然發現一條長約2米的黑蛇躥出草叢,從身前不遠處溜了過去。因為穿著作戰靴,兩人并未被毒蛇咬傷,卻仍然驚出一身冷汗。
【軍醫解讀】野外駐訓環境惡劣、條件艱苦,毒蛇出沒頻繁,官兵站崗執勤時極易被毒蛇咬傷。夜間警戒巡邏時,要格外警惕毒蛇襲擾。蛇類善于偽裝,它們一般藏身于樹林、草叢和竹林之中。蛇類的晝夜活動有一定規律,蛇傷主要集中在白天9-15時,晚上18-22時。一般來說,毒蛇的行動大多比較遲緩,除非受到驚嚇,很少主動攻擊咬人,只有當砍柴、割草或夜行中,無意踩到或接觸蛇體時才會發生咬傷事故。
【為您支招】保持營區和各執勤點位環境清潔,及時清理崗亭周圍的亂石堆、雜草等,堵塞洞穴,并在周圍撒一些干石灰、漂白粉或雄黃粉防蛇侵入。夜間巡邏時,在山林、草叢、溪邊、竹林等陰濕環境行走時,注意腳下安全,應將褲腳扎入襪內,扎緊衣領、袖口、褲口,頸圍毛巾,穿作戰靴,并攜帶照明工具。一般同一班崗安排兩名崗哨,并將新老兵合理搭配。
官兵在站崗執勤過程中遇到毒蛇,最好的辦法就是沉著應對,保持鎮定不要突然移動,更不要向其發起攻擊,可慢慢拿出毛巾之類的東西,拋向別處分散蛇的注意力,隨后,要么用帶杈的長棍滅之,要么避開。
執勤過程中若不慎被蛇咬傷,首先應判斷是否為毒蛇咬傷。若無牙痕,并在20分鐘內沒有局部疼痛、腫脹、麻木和無力等癥狀,則為無毒蛇咬傷。只需要對傷口清洗、止血、包扎,隨后送醫院注射破傷風針。若傷口上有兩個較大和較深的牙痕,可判斷為毒蛇咬傷,此時切忌驚慌、奔跑,應保持安靜,放低患肢,以免加速毒液的吸收和擴散,并緊急送醫院救治。
烈日炎炎,謹防高溫中暑
【鏡頭回放】烈日當頭,空氣中不時襲來陣陣熱浪。執勤哨兵小劉頭頂鋼盔、身著防彈衣,荷槍實彈堅守在哨位上。突然,小劉覺得一陣眩暈,一個踉蹌摔倒在地。一同站崗的小李連忙將其扶至陰涼處,并叫來軍醫診治。軍醫檢查后告知,小劉因為長時間受烈日暴曬,面色蒼白,渾身發燙,體溫高達39℃,呈現出明顯的中暑癥狀。
【軍醫解讀】中暑是由于長時間在烈日或高溫環境中工作,人體體內熱量不能及時散發,導致機體體溫調節發生障礙的一種急性疾病。我國夏季普遍高溫,執勤哨兵在高溫條件下長時間站立,非常容易中暑。中暑的常見癥狀有發熱、乏力、皮膚灼熱、頭暈、惡心、嘔吐、血壓下降等,嚴重的可出現劇烈頭痛、昏厥、痙攣等情況。中暑發病速度快,瞬間就可能導致嚴重癥狀。除了高溫、烈日暴曬外,工作或訓練強度過大、時間過長、睡眠不足、過度勞累等均為引發中暑的常見誘因。
【為您支招】執勤哨兵要注意做好中暑預防工作,執勤時,有條件的要支好遮陽傘,涂抹防曬霜,避免強光灼傷皮膚。勤換執勤班次,注意避免過度疲勞。尤其是10時至14時,應及時輪換崗哨,且每崗執勤時間不宜過長。
站崗執勤前后都應及時補充水分,喝500-600ml淡鹽水或者含電解質飲料。執勤哨兵飲食以清淡為宜,不宜食用高脂厚膩葷腥、辛辣食品,適當增加綠豆湯、西瓜、桃子等防暑飲品和水果。
執勤時,應將清涼油、藿香正氣水、十滴水、風油精等防暑藥品放置于醫藥箱,就近放置,以備急需。執勤完畢后,不要貪圖一時涼快而用涼水洗頭或沖涼,避免強烈刺激身體引發中暑。
發現中暑患者,應盡快將其轉移至通風陰涼處休息,解開其衣扣和腰帶,給其喝些淡鹽溫水,可用冰袋、冷水或濃度為50%的酒精為其擦拭身體進行物理降溫,并及時送醫院治療。
雷聲隆隆,當心雷電擊傷
【鏡頭回放】8月上旬的一天,駐訓地域突然烏云密布、雷聲四起,道道閃電在不遠處炸裂開來,一場狂風暴雨就要來臨。正在執勤的該團三連列兵小鄧心驚膽戰,想要使用對講機呼叫值班室,被班長劉沛文及時制止。劉班長告訴小鄧:“雷雨天氣切忌使用手機和其他無線電通信設備。”隨后,劉班長和小鄧迅速披上雨衣,并迅速轉移至安全位置繼續加強警戒。
【軍醫解讀】雷電俗稱閃電,具有極大的破壞性。其危害形式最常見的是直擊雷和感應雷,直擊雷就是直接打擊到物體上的雷電,感應雷即通過雷擊目標旁邊的金屬物等導電體,間接打擊到目標上。戰友們在雷雨天警戒巡邏過程中使用手機或對講機通話時,要注重預防感應雷。通常,雷電電壓可達幾萬伏至幾百萬伏,瞬間電流可達幾十萬安,被雷擊的物體會燃燒。人體若被雷電擊中,可致心臟和神經麻痹,心臟停止跳動,也可致腦神經受損,抑制心跳和呼吸中樞,幾分鐘內就可致死。
【為您支招】雷雨天氣,如果執勤官兵身處空曠地帶的樹木、孤立的崗亭等高大物體旁邊,應馬上離開,轉移至安全地域。如果來不及離開,則須與高大物體至少保持3米遠的距離,并披上雨衣,立即蹲下,雙手抱膝,胸口緊貼膝蓋,盡量低頭,因為頭部最易遭雷擊。如果巡邏地點遠離營區,不可慌亂狂跑,可躲在溝渠、洞穴、低洼地和峽谷地等地勢較低處,不要在高樹、巨石和懸崖等下面避雨,小心避開地面較高的部位。不要使用手機、對講機和其他無線電通信設備。遠離崗亭、鐵桿遮陽傘、金屬標識牌等金屬物體,水壺、槍支等不要貼身。
駐訓部隊應在執勤哨位、野戰油庫及彈藥庫等重要目標附近設置避雷塔。明確野外駐訓地域容易遭雷擊的活動區域,加強對執勤哨兵防雷、避雷知識及意外遭遇雷擊后急救常識的學習宣傳,幫助執勤官兵掌握遇雷擊時避險、自救互救的基本方法。(高卓 孔祥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