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當我們不斷加強新型作戰力量建設,打造一支新型陸軍的同時,究竟該如何使用這支力量,如何最大程度地發揮它的能力優勢,一直是備受關注的熱點問題。從當前很多公開發表的文獻看,“基于網絡、一體作戰”的信息化作戰理念已經深入人心,但是“基于網絡”究竟是“兵力主戰”還是“火力主戰”并沒有明確的答案,“兵力突貫割圍殲擊”仍然是陸軍作戰的重要指導思想。不難預見,對于信息優勢和火力優勢突出的新型陸軍而言,一旦陷入近戰,其作戰能力同傳統機械化陸軍相比并沒有太大的區別,“兵力主戰”的機械化作戰思維難以充分發揮新型陸軍的能力優勢,這也是美軍在伊拉克戰爭實踐中得出的結論。由此可見,新型陸軍的兵力已不應作為主戰力量,而應當為信息和火力服務,兵力的主要功能也不應當是突貫,而應是偵察、引導、牽制和控域。因此,新型陸軍應當確立“信火主戰”的作戰思想,這種思想的核心就是“信火主戰,兵力輔助;信火一體,互補增效”。
明晰“信火主戰”指導內涵,牽引新型陸軍作戰思維突破轉變
“信火主戰”指導思想,源自于基于信息系統火力戰、信息中心戰和目標中心戰等作戰思想的融合發展,與傳統機械化陸軍信息與火力融合度較低的運用方式有著明顯的區別,明晰“信火主戰”指導內涵,旨在推動新型陸軍作戰思維突破轉變。
牽引作戰行動向精確快速轉變。傳統機械化陸軍信息與火力雖然相互影響,但信息主要發揮保障作用,而且信息與火力并不是主戰力量,作戰目的的達成主要依賴于集中使用兵力。新型陸軍則要求改變這種高消耗、高代價的作戰方式,強調發揮信息與火力的主戰地位和能力優勢,精確快速地擊敵體系重心,斷敵體系鏈路,癱敵體系要害,從而奪取作戰全局的持久優勢。
牽引力量運用向精確適度轉變。傳統機械化陸軍對作戰力量的運用雖然已有籌劃,但仍呈現粗放型特征,新型陸軍則要求對作戰力量的使用類型、使用規模和使用方式都進行周密籌劃和準確執行,這不僅是對火力打擊行動的要求,同樣體現于情報偵察、指揮控制、信息攻防和兵力突擊等行動。
推動體系運行向精確可控轉變。傳統機械化陸軍對交戰時機、打擊強度、反應節奏等關鍵性因素的調控,已不能完全適應信息化作戰體系對抗異常激烈、戰場態勢復雜多變的要求,新型陸軍則要求在精確掌握戰場綜合態勢的前提下,確保交戰時機契合整體態勢,打擊強度符合全局目的,反應節奏順合作戰進程,計劃調控、隨機調控和自主調控緊密結合,確保作戰體系順暢有序運行。
厘清“信火主戰”運行程序,加速新型陸軍作戰體系功能優化
新型作戰體系主要由情報偵察系統、指揮控制系統、信息聯通系統、信息攻防系統、火力打擊系統、兵力突擊系統和綜合保障系統七大部分組成,體系作戰效能主要通過網絡化運行程序聚焦釋放,作戰各環節間的組合順序依據作戰需要靈活變化,厘清“信火主戰”運行程序,旨在進一步優化新型陸軍作戰體系功能。
一是更新作戰體系基礎要素,重點突出信息要素與火力要素的主戰地位,使信息、火力、兵力三大要素的關系由“兵力主戰,信火保障”轉變為“信火主戰,兵力輔助”。二是優化作戰體系主體要素,注重通過信息火力融合集成的“涌現效應”增益體系作戰效能,使信息與火力的關系由“信息主導,線性疊加”轉變為“信息支撐,一體融合”。三是完善作戰要素運行程序,主要根據不同的戰場環境和打擊目標完善運行程序結構,使“偵-控-打-評”大流程圈和“偵-打”小流程圈融合一體,促進運行程序由“單一型”向“網絡型”轉變。
創新“信火主戰”行動方法,推動新型陸軍作戰運用多維拓展
新型陸軍貫徹“信火主戰”指導思想,作戰對象針對敵方整體,作戰范圍覆蓋戰場全域,作戰時間貫穿戰斗全程,作戰行動由“線式、平面”向“非線式、立體”轉變,這些變化必然帶來全新的行動方法,推動新型陸軍作戰運用多維拓展。如“聚能破擊,信息火力融合破體”,是以“配置分散,效能集中”的模式替代“規模疊加,效能集中”的方法,強調非線性部署作戰力量,實時共享信息資源,精確組織作戰協同,多維展開作戰行動,針對敵作戰體系關鍵節點,選擇最能發揮己方優勢并遏制敵方優長的打擊手段,實施非對稱體系對抗;又如“快速反應,信息火力縱深奔襲”,是在“一張網”“一幅圖”“一個庫”“一平臺”的支撐下,精確感知,共享態勢,聯動決策,充分發揚己方武器平臺高機動性優勢,采取遠程投送、機動部署、動中打、快速轉換陣地等具體行動,實現近實時的快速反應;再如“多維立體,信息火力連調聯打”,是通過基于空間的分布聯動,基于時間的進程聯動和基于目標的聚焦聯動,使不同區域的作戰力量同步并行,不同階段的作戰行動緊密銜接,最大程度地減少各行動間固有的時間差,在最短時間內使敵目標遭受各種類型的信息攻擊和火力打擊。(程志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