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9時25分,中部戰區陸軍某舟橋旅在長江某水域成功組織“長江—2016”渡江工程保障實兵演習,僅用時26分40秒,一座長1150米的鋼鐵浮橋橫跨長江。

  “在長江上架設浮橋十分不易,需要克服的困難和挑戰很多,大量工作離不開地方黨委政府、軍事機關和海事、航運部門的強有力支持。這次演習的成功再次印證了‘軍隊打勝仗,人民是靠山’這一真理。”該旅旅長曾從華感慨地說。

  在軍隊新一輪改革中,該旅由原湖北省軍區建制領導轉隸至中部戰區陸軍建制領導。新的使命任務,也催生新一輪實戰化練兵熱情。為了從嚴從難錘煉摔打部隊,7月底,該旅剛剛完成湖北地區抗洪搶險任務,就展開一年一度實兵演習的籌劃準備。

  是像以往那樣繼續選定預備渡口進行浮橋架設?還是選擇新的渡口架設浮橋?旅黨委“一班人”達成共識:從實戰出發,選擇新的地點架通長江,以全面檢驗部隊渡江工程保障能力。

  然而,架通長江必須對長江主航道進行封航,需要地方海事、航運、交戰辦等單位的支持。由于協調難度大,該旅上一次架通長江主航道演習是在1983年,這樣的課目已33年未進行。面對旅領導的焦慮,黃岡市國動委副主任、黃岡軍分區司令員彭志才伸出援助之手:“你們是黃岡的抗洪功臣,演習所需協調的事項交由我們來處理。”

  為理順該旅與駐地黃岡市的協調對接關系、暢通軍地溝通渠道,黃岡軍分區主動與黃岡市委、市政府協商確立了軍地協調對接機制,明確了綜合協調、政策對接、業務對接、服務保障等內容,為解決實際問題提供依據。同時成立軍警內部協調聯絡組、軍地綜合協調組,進一步理清軍地協調關系。

  記者了解到,為支持該旅建設發展,黃岡市委、市政府、黃岡軍分區聯合印發《關于推進軍民融合式發展的意見》,進一步加強雙擁共建工作,并在戰備建設、訓練演習以及隨軍家屬安置、子女入學入托等方面給予政策性傾斜和制度性保障。

  在旅基本指揮所,記者見到了這樣一幅場景:除了中部戰區陸軍的將校軍官外,還有來自湖北省軍區、駐地軍代局、黃岡海事局、黃岡市交戰辦等單位的負責人,大家集聚一堂商討對策,共同為部隊演習開辟了一條“綠色通道”。

  演習所用戰備渡口——黃岡汪家墩碼頭,是湖北省交通運輸廳重點建設碼頭,日經濟效益指標較高。收到黃岡軍分區發來的協調部隊搞好實兵演習的函之后,他們在1天內就將相關工作交接完畢,將碼頭轉交給該旅作為專用戰備渡口。

  部隊每天在江上訓練,時間緊、任務重,時常受到過往船只影響,耽誤了訓練的進程。黃岡海事局了解情況后,抽調3名工作人員,派出一艘巡邏艇專門保障部隊訓練。他們每天用高頻對講機向來往船只發出公告,要求主動避讓部隊訓練水域。演習當天,海事局還派出2艘巡邏艇,分別在浮橋渡場上游和下游進行警戒,確保演習區域安全穩定。

  水上相關職能部門的鼎力支持是演習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證。長江航道管理處在演習當天早上6點,專門派出工作人員將“紅浮—3號”浮漂向下游移動了500米,保證演習的順利開展。

  推進軍地協作發展,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涵蓋領域廣,涉及部門多,該旅駐地黨委政府自部隊駐訓以來,始終堅持把保障好部隊訓練演習任務作為首要工作來抓。駐訓期間,部隊宿營區域數十平方公里,許多工廠主動騰出車間、庫房作為部隊宿營地;門橋在沿江疏散綿延數公里,地方沙場、汽渡碼頭主動停止經營生產;駐訓演習期間,老百姓自發送來西瓜、礦泉水慰問官兵。

  針對新式裝備第三代重型舟橋配發時間較短,動力和液壓系統易發生故障,需要技術專家的支持才能夠排障的實際,陸軍工程兵軍事代表局駐武漢地區軍事代表室協調華舟重工的技術骨干在演習前1個月進入訓練場,每天堅持隨旅修理分隊巡查裝備性能,及時排除各類故障,較好地保障了演習的順利實施。

  據浮橋架設總指揮、該旅副旅長姚學鋒介紹,針對遂行渡江工程保障任務實際,黃岡市交通戰備辦公室主任蔡剛先后3次帶領工作人員上門解決難題。市交戰辦制定了5項具體保通護橋方案,在長江沿線勘選了13個預選渡口及部隊出動道路路線,并制定了相關方案預案,確保戰時需要能夠迅即啟用。

  演習過程中,市交戰辦還協調啟動鄂城車渡碼頭,并對附近交通實時管制,確保了演習全程不受干擾。(方洪剛 蘇俊杰 周遠)

臨時封航:舟橋兵擺戰場

圖文簡介

8月29日9時25分,中部戰區陸軍某舟橋旅在長江某水域成功組織“長江—2016”渡江工程保障實兵演習,僅用時26分40秒,一座長1150米的鋼鐵浮橋橫跨長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