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淑文繪
今年,全軍和武警部隊共有5.8萬名干部轉業至地方工作。這些轉業干部都處在人生建功立業的重要階段,本來較為穩定的工作生活秩序被打破,心理沖突有所加劇。因此,在這一充滿挑戰的人生關鍵階段,軍轉干部調整好心態再出發顯得尤為重要。
心理健康的基本含義是指心理形式協調、內容與現實一致和人格相對穩定的狀態。通俗地講,就是指精神、活動正常,心理素質好,既能過平平淡淡的日子,也能經受住各種事件的發生。與心理健康相對應的,是心理亞健康以及心理病態。心理健康對于一個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能夠促使人的生理、心理與社會處于相互協調的平衡狀態。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也是互相聯系、互相作用的,心理亞健康每時每刻都在影響人的生理健康。
軍轉干部曾經是部隊的中堅和骨干,部隊工作經驗比較豐富,而社會經驗相對欠缺。他們在走出部隊、踏入社會的過程中,心理自然而然會發生變化,有的甚至產生矛盾與沖突,主要包括焦慮心理、恐懼心理、抗拒心理三類。
焦慮心理。常見出現焦慮、憂慮等不安情緒。能力越強素質越好的軍轉干部,在精神上越可能感受到更多焦慮心理的沖突困擾,因為他們比一般干部有更多的選擇機會,也比一般干部有更多的動機和追求目標。動機和目標雖然多,但當諸多目標無法同時兼得時,左右為難、不愿割舍的情緒就會滋長,煩躁、焦慮心理劇增,在選擇時產生的心理沖突困擾和精神痛苦就在所難免。
恐懼心理。常見神經高度緊張,內心充滿恐懼,注意力無法集中,大腦有時一片空白,變得容易沖動。部隊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軍轉干部常年在這種環境下工作生活,已經適應了令行禁止、一切行動聽指揮。地方上關系相對復雜且變化極快,以往條框式的思維方式和上下級分明的人際交往在現實中受到極大挑戰,轉業干部面對這些改變,社交恐懼、場所恐懼等心理往往自然而生,退縮逃避、不想面對新環境難以避免。
抗拒心理。常見以言語或行動的方式進行對抗,以保護自己的利益。當軍轉干部在轉業安置過程中由于諸多原因而造成自尊心受挫、無法按自己設計的方式生活、長久找不到發展方向等情況發生時,為保護自己的利益,抗拒心理便可能隨之產生。
軍轉干部為尋找自我、發現自我而出現暫時的心理變化屬于正常現象。但是,如果長期處于心理亞健康狀態,人體抵抗力下降,疾病就會乘虛而入,從而影響軍轉干部正常工作生活,也不利于轉業安置工作的順利施行。因此,要關心軍轉干部的心理健康,通過各種渠道改善已經出現的心理問題,鼓勵軍轉干部親身體驗自我探求,去實現新的、更富創造性的、積極的自我認同。正所謂“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主客觀方面都需努力。
一是樹立戰勝困難信心。軍轉干部首先要樹立信心,信心不僅來自于自己多年在部隊應對各種困境時的體驗與經驗,也來自于對開辟新生活的向往追求。要時刻鼓勵自己、相信自己,經過積極不懈的努力,一定會確定符合自己的社會生活目標和前進方向,達到新的自我認同。
二是建立目標牽引行動。成功是由目標的階梯搭就的。人與人之間的根本差別并不是天賦、機遇,而在于有無目標。目標牽引是帶領轉業干部走出自我封閉、自我沖突的最佳途徑。當積極投入到一個個小目標的實現過程中,軍轉干部就會為自己的努力而滿足自豪,增加前進的動力和戰勝下一目標的信心,心里充滿正能量,便能抵御各種不良狀況。
三是學會自我心理疏導。求人不如求己,軍轉干部學會一些心理疏導的簡單可行方法,嘗試自我排解、自我調節,有利于快速走出心理困境。學會自我放松,在安靜的環境中,以舒適姿勢坐下,輕閉雙目,放松全身肌肉,將注意力集中在輕柔的呼吸上。精神放松,對腦海中涌現的種種干擾不予理會,過程可反復進行,直到不再緊張為止。學會傾訴宣泄,對親人、好友,甚至一把空椅子,都可以宣泄心中的痛苦,只要把想說的話和情感傾訴出來,就能釋放壓抑情感,心情也會慢慢好轉。學會自我對話,先扮演自己的一個“子人格”,讓自己想盡一切說服自己能做的理由,再扮演自己的另一個“子人格”,為自己不能做的理由進行辯護。反復多次進行對話,找到能使自己內心統一和整合的最佳選擇。
四是尋求外部支持幫助。當前中央和地方都相繼出臺了很多有利于落實軍轉干部安置的規定和文件,這無疑是給軍轉干部打了最有效的強心劑。軍轉干部要充分利用優惠政策,為自己的新生活尋求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同時,家屬們也是軍轉干部走出心理困境的有力外部支援團,依靠各方面的力量,讓軍轉干部冷暖有人知、困難有人問、遇事有人管,軍轉干部的心理健康就不成問題了。
(李屈 作者系石家莊陸軍指揮學院軍隊政工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