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科曼奇”早期地面展示資料圖。
01.提起RAH-66“科曼奇”(Comanche)攻擊偵察直升機,熟悉它的軍迷都知道該型機是世界上第一種隱身武直,可惜該型機的研發項目已于2004年被美軍取消。近日有外國軍迷制作了“科曼奇”模型,細節十分逼真,本圖集就此解讀。
圖為”科曼奇“首架原型機首飛資料圖。
02.“科曼奇”由美國波音和西科斯基公司于20世紀80年代聯合研發,主要針對美陸軍提出的輕型試驗直升機計劃(LHX)。其首架原型機于1996年1月首飛。為最大限度地提升隱身效果,該型機采用了全面隱身設計,具體包括大量采用復合材料、多面體圓滑角機身、可收放式內置武器艙、涵道式尾槳、“黑洞”紅外抑制噴口、雷達吸波涂料等。(來源:參考消息網)
圖為科曼奇結構剖面圖。
03.“科曼奇”全機長14.28米,旋翼直徑11.9米,機高3.37米,最大起飛重量7.9噸,最大飛行速度每小時324公里,最大作戰半徑278公里(內部燃油)。武器系統包括一門20毫米可收放式三管速射炮,內置武器彈艙可掛6枚“地獄火”反坦克導彈或12枚“毒刺”空空導彈。圖為科曼奇結構剖面圖。
04.為最求最好的隱身效果,科曼奇連航炮都采用了隱身設計,其配備的XM301速射炮,在不使用時,可向后旋轉180度,收納在座艙下方的保形整流罩內,以減低雷達反射面積。
05.本圖展示了XM-301速射炮向后旋轉180度,收納在專用整流罩內的狀態。
06.由于冷戰結束,在歷經21年研發時間,耗資80億美元后,美陸軍最終于2004年2月取消了科曼奇項目,因為其已不適于美軍未來戰爭需求。正如時任美國防長的拉姆斯菲爾德所說:對陸軍來說,它當然很重要,但它決非王冠上的明珠。圖為科曼奇與AH-64D“長弓阿帕奇”武直編隊資料圖,按原計劃,科曼奇的主要任務就是為“阿帕奇”提供前沿目標指示,引導后者對蘇軍坦克群實施攻擊。
07.圖為外國軍迷制作的1比48比例的美海軍陸戰隊版“科曼奇”,其涂裝采用了類似AH-1W“超級眼鏡蛇”的灰色陸戰隊迷彩。許多細節還原十分到位。
08.該模型主要參考自“科曼奇”項目被取消前的預生產型RAH-66,可見標志性的桅頂毫米波雷達,甚至還還原了計劃中在第三批次才會加裝的外部短翼武器系統??v列雙座座艙的艙蓋還呈開啟狀態。
09.圖為現實中的兩架預生產型“科曼奇”直升機編隊試飛資料圖,可見均加裝了桅頂毫米波雷達。
10.本圖可見“科曼奇”尾梁上的美海軍陸戰隊(Marine)標志,盡管現實中美海軍陸戰隊并沒有訂購該型機的計劃,也算別有風格的創意。
11.圖中可見連“科曼奇”的內置武器艙的細節都有還原,側面的維護面板也呈現開啟狀態。
12.從斜上方角度拍攝的“科曼奇”模型。
13.本圖可見“科曼奇”的涵道式尾槳細節,以及Marine標志特寫。
14.圖為“科曼奇”地面展示資料圖,可見呈開啟狀態的武器彈艙。
15.圖為藝術家繪制的“科曼奇“三種任務掛載構型,左至右分別為:武裝偵察、攻擊和空戰。
16.圖為“科曼奇”原型機試飛資料圖,可見武器艙呈開啟狀態。
17.圖為兩架”科曼奇“原型機試飛資料圖,遠處那架已放下起落架。
18.圖為2003年電影《綠巨人》中出現的科曼奇武直與綠巨人交戰的劇情,可見片中對科曼奇的建模(包括可折疊彈艙)十分到位,基本以初始生產型為藍本,只是未裝桅頂雷達,可惜影片上映一年后,2004年2月,美軍便正式宣布取消“科曼奇”項目。(黃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