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戰略導彈部隊司令謝爾蓋·卡拉卡耶夫上將日前透露,俄戰略導彈部隊目前部署了400枚攜帶不同當量級別核彈頭的洲際彈道導彈,俄羅斯還將在2017年進行10多次洲際彈道導彈測試。那么,俄羅斯為什么選擇近期公布陸基核力量規模?在國防預算削減的情況下,俄羅斯的戰略核力量的更新換代是否會受到影響?就相關問題,記者采訪了軍事觀察員李莉。
俄戰略火箭部隊列裝的SS25機動型“白楊”洲際彈道導彈。(資料圖)
俄陸基核力量數據公開 震懾北約
卡拉卡耶夫上將稱,俄羅斯戰略導彈部隊部署的400枚洲際彈道導彈,99%的處于戰備狀態。軍事觀察員李莉認為,俄羅斯的陸基核力量規模龐大,這次數據公開,是對北約國家的一次有力震懾。
400這個數量是不少的,因為從2009年開始,美國、俄羅斯簽署了新一階段的削減進攻性戰略武器條約,按照條約規定,到2018年,俄羅斯和美國的核武庫上限不能超過1500枚核彈頭,陸基、海基和空基的運載平臺不能夠超過450件。俄羅斯戰略導彈部隊部署的400枚洲際彈道導彈,99%處于戰備狀態,這個力量是非常具有威懾性的。
評判核武器不光看核彈頭的數量,還有當量。從以往經驗來看,俄羅斯單個核彈頭的當量比美國要大,可以看出,俄羅斯追求的是高端的陸基核打擊能力。這里面,應該包括“白楊-M”、“亞爾斯”,還有這幾年它正在全力研究的新型液體核導彈 “薩爾馬特”。
俄羅斯“亞爾斯”洲際彈道導彈系統。 (資料圖)
俄陸基、海基核力量齊頭并進
卡拉卡耶夫上將表示,俄羅斯發展戰略導彈部隊將大幅增加現代導彈系統的占比,此外,RS-28“薩爾馬特”重型洲際彈道導彈也可能在2019年至2020年開始運作。李莉認為,未來俄羅斯的戰略核力量發展將會加快節奏,呈現陸基、海基核力量齊頭并進的迅猛勢頭。
普京強軍計劃的核心內容之一就是,到2020年,俄羅斯核武庫的新型核力量占比將達到70%。在陸基新型核力量方面,俄羅斯會加入一股重要的新力量。就像當年的R-36M彈道導彈一樣,它希望達到讓西方國家聞之色變的震懾效果。而“薩爾馬特”應該就是這一繼承者,在打擊威力、起飛重量、分導彈頭、高超速突防方面都會有所體現。
另外,70%的新型核力量并不專門指陸基,還包括海基。在距離挪威邊境不到120公里的科拉半島,俄羅斯建立了儲備布拉瓦的新型核導彈庫,未來可能達到200枚,有很強的震懾效果,這些都是俄羅斯未來新型核力量的必然組成部分。
阿斯特拉罕地區的第161戰略導彈部隊學校。(資料圖)
俄將確保戰略核力量發展
據報道,繼2016年削減5%的軍費預算后,俄羅斯明年軍費預算可能再壓縮6%。李莉認為,俄羅斯一方面會削減其他開支來確保戰略核力量的發展,另一方面將會著眼打造更有利的安全態勢來緩解自身戰略壓力。
俄羅斯會在常規武器和核武器間做取舍,比如俄羅斯曾經計劃更新一千架新型戰斗機,現在就有可能縮減到800架,從而把更多的錢放在戰略核力量的研發上。另外,俄羅斯也可以通過技術合作來給裝備研究注入資金,打個比方,T-50的研發預算是100億,但和印度共同研發,印度出50億,俄羅斯只需要再出50億就可以了。這種模式,將來可能會成為俄羅斯軍力發展的重要途徑。
目前,俄羅斯還在構建地緣政治板塊,進一步凸顯俄羅斯的戰略價值、國際地位,借此實現自己的強軍目標。如果把俄羅斯的強軍計劃和國際戰略領域的動作放在一起,就很容易發現,俄羅斯在防務領域是兩條腿走路,一方面是導彈武器,包括核力量和常規武器力量的發展,另一方面通過構建有利于自己的國際安全態勢,壯大自己的防務觸角。
央廣網北京12月22日消息(記者朱梁文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