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使在國境外執行任務的轟炸機、運輸機與國內部署的地對空導彈(簡稱地空導彈)之間共享偵察情報、增強戰力,俄羅斯科研機構開發出了使俄軍兩大空戰指揮系統對接協同的技術,可讓上述軍機扮演“準預警機”角色。
據俄網絡媒體《軍事觀察》報道,暫不能透露名稱的俄軍方單位的研發專家介紹說,目前可攜核導彈的俄戰略轟炸機圖-95MS及圖-160、攜有巡航導彈的遠程轟炸機圖-22M3和運輸機伊爾-76,均由名為“羽翼-A”的俄軍用遠程航空自動化指揮系統管理。俄現役地空導彈S-400和正在研制的新一代地空導彈S-500,都“聽命于”名為“王者-TP”的防空自動化指揮系統。
為使這兩大系統對接,俄研發人員2016年夏季研制出了使其協同運作的計算機程序,實現了這兩個系統間的情報傳遞和接收,可串聯起后續自動化指揮流程。自動化指揮系統是指包含計算機、通信裝備和情報處理設備等在內的信息化管理系統,按照任務要求為某個復雜的決策過程自動提供解決方案,但指揮員有權拒絕采納。這種方式協助決策,有助于指揮員做出更有依據的謀劃,提高決策效率和增強應變能力。
今年2月,俄相關審批部門已向取得這一研發成果的軍方機構頒發了知識產權專利證書。研發專家指出,如能全面落實這兩大系統的協同運作,可使俄境內的地空導彈在其最大射程內,為在俄境外周邊空域執行任務的轟炸機和運輸機護航。
此外,由于地球表面存在弧度,地面雷達難以探測到遠處地平線以下的目標。而轟炸機和運輸機在距離俄邊境數千公里的部分區域活動時,其機載雷達能探測到地面雷達無法“看”到的敵方目標,并將敵機方位等情報傳遞給俄境內的陸基地空導彈,這樣后者就能更及時地做好戰斗準備,擊落過去難以打到的敵機。
俄軍事評論員安東·拉夫羅夫表示,讓過去不負責地面防空的軍機承擔類似預警機的任務,這種防御戰法屬于“網絡中心戰”范疇。據俄媒體報道,目前尚不知道上述系統對接在技術上是否可行以及何時能用于實戰,但軍事專家認為,只要俄軍方批準,“雙空”指揮系統在技術層面只需兩三年便可實現融合。(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