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衛星發射中心 鄒維榮 攝

  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創建于上世紀60年代末,地處晉西北黃土高原,是我國完全自主建設的第一座發射中心。這里平均海拔1500米以上,每年無霜期僅90余天,最低溫度達-40℃。但特殊的經度、緯度,使這里成為我國近地、極地軌道衛星發射最理想的發射中心。

  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火箭發射瞬間。鄒維榮 攝

  在這里,我國第一顆氣象衛星、第一顆中巴“資源一號”衛星、第一顆海洋資源勘察衛星、第一次“一箭20星”等都是從這里奔赴太空的。今年,太原衛星發射中心走過了整整50年的光輝歷程。

  五十年來,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創造了許多不為人知的“第一”。今天,就帶你一起了解下!

  NO.1我國第一顆氣象衛星

  1988年9月7日,我國第一顆氣象衛星風云一號發射。(資料圖)

  1988年9月7日,中國啟用“長征四號”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了一顆試驗型氣象衛星——“風云一號”,這是中國自行研制和發射的第一顆極地軌道氣象衛星,也是我國第一顆傳輸型極軌遙感衛星,這一成功標志著我國航天技術達到新水平,它提高了我國天氣預報的時效性、準確性以及監測災害性天氣的能力。


  NO.2 我國第一次以一箭雙星發射國外商業衛星

  1997年12月8日,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第一次執行國際商業發射,成功將美國摩托羅拉公司制造的兩顆銥星送入預定軌道。1999年5月10日,該中心用“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風云一號”氣象衛星和“實踐五號”科學實驗衛星送入軌道高度為870公里的太陽同步軌道。這是該中心連續第七次成功以一箭雙星方式進行的航天發射。


  NO.3 我國第一顆中巴資源衛星

  1999年10月14日,“中巴地球資源衛星一號”由“長征4B”運載火箭從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是中國和巴西共同研制的地球資源衛星。


  NO.4 我國第一顆海洋資源勘察衛星

  2002年5月15日9時50分,中國自行研制的“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順利升空,將氣象衛星“風云一號D”和中國第一顆海洋探測衛星“海洋一號”一同送入預定軌道。


  NO.5 我國第一次使用固體運載火箭發射衛星


  NO.6 我國第一顆微小通信衛星

  2003年10月21日,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中國與巴西聯合研制的第二顆“資源一號”衛星和中國科學院研制的“創新一號”小衛星送入太空,進入預定軌道。此次發射的“創新一號”小衛星是中國自主研制的首顆質量為100公斤以下的微小衛星,實現了中國100公斤以下小衛星的在軌運行。


  NO.7 我國第一顆實踐六號衛星

  2004年9月9日,我國第一顆實踐六號衛星發射。(資料圖)

  2004年9月9日,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實踐六號”衛星送入太空。


  NO.8 我國第一顆遙感衛星

  2006年27日6時48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衛星一號”送入預定軌道。


  NO.9 我國第一顆海洋動力環境監測衛星

  2011年8月16日6時57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海洋二號”衛星送入太空。“海洋二號”衛星是我國第一顆海洋動力環境監測衛星,主要任務是監測和調查海洋環境,是海洋防災減災的重要監測手段,可直接為災害性海況預警報和國民經濟建設服務,并為海洋科學研究、海洋環境預報和全球氣候變化研究提供衛星遙感信息。


  NO.10 我國第一顆高分二號衛星

  2014年8月19日11時15分,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高分二號”衛星。“高分二號”衛星是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重大專項首批啟動立項的重要項目之一,是當時我國分辨率最高的光學對地觀測衛星,具有米級空間分辨率、高輻射精度、高定位精度和快速姿態機動能力。分辨率首次精確到1米。此次任務還搭載發射了一顆波蘭小衛星。


  NO.11 一箭20星,創造一箭多星記錄

  2015年9月20日7時01分,我國新型運載火箭“長征六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成功將20顆微小衛星送入太空。此次發射任務圓滿成功,不僅標志著我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家族再添新成員,而且創造了中國航天一箭多星發射的新紀錄。


  高清大圖來一波:




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那些你不知道的“第一”

圖文簡介

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創建于上世紀60年代末,地處晉西北黃土高原,是我國完全自主建設的第一座發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