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0的側彈艙,到底有多牛?

  圖注:殲-20的側彈艙為單片式上開,導彈向下伸出彈艙,距離機身明顯比 F-22的側彈艙格斗彈遠得多

  縱觀世界上已經服役和在研的幾種第五代戰斗機,只有美國的F-22和中國的殲-20采用了內置側彈艙設計。那么,內置側彈艙設計到底有哪些好處?與F-22相比,殲-20的側彈艙到底有哪些不同?殲-20的側彈艙設計水平到底有多高呢?

  側彈艙能充分發揮重型五代機優勢

  五代機內置彈艙的設計并不相同,目前以F-35、殲-31等為代表的中型五代機,因為機體尺寸的限制,均不約而同選擇了只設置機腹主彈艙方案。而俄羅斯T-50則選擇在機身兩肋設置保形繭包結構以容納發射格斗彈,中距彈等大尺寸武器則放置在機腹主彈艙。只有F-22和殲-20選擇了機腹主彈艙+機身兩側側彈艙的設計方案。

  殲-20和F-22為什么要選擇主、側內置彈艙結合方案?

  首先,主彈艙的尺寸是科學設計決定的,既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內置彈艙的容量需要統籌考慮其深度和寬度。深度不夠,一些體積較大、彈翼翼展較大的彈藥就不能裝入彈艙中,寬度不夠則會限制彈藥的數量。但如果想要大幅擴大內置彈艙,過大的彈艙門,容易在強氣流中被撕裂,增強其結構強度又會增加飛機的重量;而彈艙過大,其結構強度要求也會隨之提高,同樣也會增加飛機重量。

  其次,對于格斗彈而言,由于是需要近距離發射,特別強調其發射的快捷性,對于載機的發射姿態和包線也有相應的要求,而對于機腹內置主彈艙而言,放置和使用格斗彈是很不方便的。需要打開大型彈艙門,然后放出導軌,這個時候飛機的發射姿態和迎角限制也更多。因此,將格斗彈和中距彈等其他機載武器分開來裝載,專門在機身兩側設置側彈艙用于發射導彈就非常有必要了。

  而對于唯一沒有側彈艙的重型五代機T-50而言,繭包內埋近距格斗彈雖然是一個巧妙的設計,但由于繭包尺寸遠小于側彈艙,因此只能搭載2枚近距彈,火力容量不如F-22和殲-20的側彈艙,同時繭包可用空間小,兼容性也較差,給未來升級改進機載武器帶來麻煩。

  因此,擁有側彈艙的F-22和殲-20,在火力容量和載荷利用效率上優于T-50和F-35等其他機型,在格斗彈發射效率上優于只有主彈艙的中型五代機,側彈艙設計,能充分發揮出重型五代機的“重”和“大”的優勢。

  -20側彈艙有多牛?

  同樣都有側彈艙,但殲-20的側彈艙設計與F-22也有不同。

  從結構上來說,F-22的側彈艙采用兩片式設計,發射時上下兩片艙門分別打開,露出內部的格斗彈和發射導軌,發射導軌探出,格斗彈在導軌上直接發射,相當于半伸出發射。而反觀殲-20,其側彈艙采用單片式整體設計,在發射時向上打開,導彈則通過鉸鏈式機構作動整體伸出側彈艙外,然后點火進行發射。殲-20的導彈整體伸出側彈艙的發射模式,相比F-22的發射模式,導彈發射后能更快遠離載機,也能減小高溫尾流對機身隱身涂層的傷害。殲-20的側彈艙在設計上,比起F-22而言,更為穩妥和科學。

殲-20的側彈艙,到底有多牛?

  圖注:F-22的側彈艙采用上下打開的兩片式結構,導彈在導軌上,半伸出機身外

  此外,從發射反應速度來看,F-22這種半開艙的側彈艙導軌發射方式,肯定比殲-20側彈艙打開后伸出導彈來得更快。那么這會不會造成格斗時殲-20因出招慢導致吃虧呢?實際上,像F-22和殲-20這樣的五代機,并非是在格斗時才打開側彈艙發射導彈,而是在從中距離超視距作戰即將進入近距格斗戰射程時,就會早早把格斗彈艙打開,格斗彈是以待發射狀態迎來格斗戰的。F-22和殲-20等五代機的近距格斗模式,并非是西部牛仔式的拔槍決斗。

  當然,殲-20的側彈艙在技術上也有妥協之處,從技術原理上來看,導彈的出艙方式是從彈艙內“翻出”彈艙外,這需要液壓作動機構來控制完成。所需的力量、載荷都要比F-22的半伸出導軌要大,加上PL-10格斗彈的質量105千克,本就比美制AIM-9X要重10多千克,因此殲-20這套側彈艙發射機構的結構重量,要略大于F-22。

  結語

  從內置彈艙和側彈艙設計看,殲-20在五代機中已經處于世界領先水平,這對殲-20的總體技戰術性能,有著非常重要的積極影響。來源:兵工科技

揭秘:殲-20的側彈艙,到底有多牛?

圖文簡介

縱觀世界上已經服役和在研的幾種第五代戰斗機,只有美國的F-22和中國的殲-20采用了內置側彈艙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