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潔被打敗,但中美人工智能的戰爭才剛剛開始的頭圖

  柯潔輸了!

  5月23日,國內知名圍棋選手柯潔,與阿爾法狗的第一場大戰落下帷幕,雙方交鋒至第286手棋,執黑的柯潔以約四分之一子的微弱劣勢,敗給圍棋人工智能程序AlphaGo。

  雖然阿爾法狗擊敗了圍棋選手,但是卻并沒有擊敗國內的人工智能公司,《紐約時報》此前撰文指出中美人工智能正在進入全新的軍備競賽階段,中國的技術也正在逐漸趕上;除此之外《麻省理工評論》首次將中國的百度、阿里的人工智能技術列為十大突破性技術;而《財富》雜志也將百度,與微軟、谷歌、臉書并列為人工智能四大巨頭討論。

中國的人工智能發展正受到同行認可,中美的人工智能戰爭也才剛剛開始。

  除了阿爾法狗概念類產品,人工智能成敗的關鍵,在于這智能終端、操作系統、開源開放、商業化落地這四個方面。我們不妨來看一下,中美各家在這幾個方面的布局。

  智能終端占領之戰

  當前的智能依然停留在請求智能階段,無論是電腦還是手機,用戶都需要主動向智能機器發出請求才能夠實現功能,而未來的智能在尼葛洛龐帝看來,是一場感知智能的革命,不用發送任何請求,用戶的需求就可以被智能感知,智能家居、智能電子屏、可穿戴、無人車、無人機等等智能硬件將等同于未來。

  這種預言并非空穴來風,據IDC統計,2020年智能終端數量將達307.3億,智能終端的機會將不亞于手機。

  作為第一步,亞馬遜在智能家居中已處于領先位置,其發布的智能音箱,自2014年至今出貨約1000萬臺,占據了美國70%的市場,布局最進擊的谷歌,此前斥32億美元收購nest布局智能家居,并在今年的開發者大會上發布了自己的智能音箱谷歌home,同時向第三方開發者開放,再次向該領域發起進攻。

  而國內,智能硬件的布局也已經起步,雷軍以小米生態鏈模式孵化了77家相關企業,其物聯網平臺已擁有超5000萬的連接設備,APP也擁有500萬日活用戶。

  其次,最為進擊的是百度,陸奇上任之后大刀闊斧進入該領域,收購了國內最大的智能硬件服務商“涂鴉科技”,并將度秘升級為事業部,而度秘則擁有與谷歌home同樣的語音對話能力,并且已經展開各種第三方合作。

  人工智能的操作系統之戰

  智能硬件只是人工智能戰爭一部分,占領硬件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覆蓋自身的人工智能系統,將語音識別、語音喚醒、圖像識別、自然語言理解、及其翻譯等等技術整合到一處,實現最強的整合輸出。

  從PC到智能機,操作系統從windows變成了IOS與安卓,每一次的技術變革都會帶來操作系統的全新機會。國外目前巨頭各自都有先發優勢,微軟有windows、蘋果有IOS,谷歌有安卓,三巨頭先發優勢不再贅述。

  而國內,唯獨BAT擁有人工智能OS級別的布局能力。

  百度的度秘已推出dueros,并且與小魚在家,中信國安廣視,vivo等等達成了合作,并且度秘依托于百度的生態體系,其又將各種語音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理解的能力覆蓋至百度各個產品線中,用戶可以使用dueros實現各種智能服務。

  阿里將OS押注在阿里云上,推出yunos系統,不斷去融合旗下投資的手機企業魅族、錘子以及第三方智能硬件。

  騰訊推出過手機OS,但幾乎折戟,微信推出的小程序,成立獨立搜索部門,也意成為一個微信OS系統,并整合各種智能能力。目前來看微信依然是產品驅動,而不是智能驅動,微信要想在智能時代續命,還需更硬的人工智能技術協同,以及大量硬件接入。

  開源開放之戰

  未來的智能硬件市場巨大,不可能全歸巨頭所有,各大傳統家電企業汽車企業以及創業者等也必然參與其中,如果能夠讓更多傳統企業,及智能硬件開發者接入自身全部或者部分OS系統,則更能夠鞏固自身地位,占領更多智能場景。

  這點上,國外巨頭從特斯拉到微軟谷歌,都已經對大量的項目進行代碼開源以及平臺能力的開放,特斯拉更是直接開放了智能駕駛的專利技術。

  而目前國內,百度與阿里做的更好一些。

  百度在無人車戰略上采取了“阿波羅計劃”,直接開放無人車源碼以及能力,而這一次百度也先于谷歌,此外百度也向全球開放了各種深度學習的代碼,以及深度學習、圖像識別、語音識別等等智能能力,更偏重于前沿技術的開放。

  其次是阿里,阿里云的優勢在服務器底層,因此開放的技術內容主要偏重于底層布局,主要集中于大數據挖掘與處理。

  商業變現之戰

  發展人工智能,最終還是為了拉動商業價值,在這點上國內外做法都一致。因此Deepmind的阿爾法狗雖然打敗了人類圍棋選手,但現在也在嘗試進軍醫療領域,希望能找到盈利的商業場景。

  一方面巨頭在通過人工智能提原有的升商業效率,一方面又在利用人工智能創造全新的場景。

  在第一層訴求上,各巨頭都在將人工智能技術運用到自身各產品的變現能力。

  但在拓展場景方面,整體又都處在摸索階段,尤其對于小公司來說更是困難重重,例如搜狗、出門問問、科大訊飛這些公司,雖然也有自身技術,但在變現場景上沒有爆發性業務,像是科大訊飛表面上做語音智能,但變現主業務還是教育軟件業務。

  值得一說的是谷歌與百度,都采取了一攻一守的姿勢。

  谷歌采用Alphabet架構,將盈利性業務與探索性的業務進行分離,進而能更好的探索新興市找到商業場景,而去年百度也做出了組織架構調整,同樣是為了人工智能的攻防戰。

  擁有全球營收能力的谷歌,可以花費更多的時間消耗在探索新技術以及收購各個公司上,并期待下一個安卓的出現。而百度卻處于一個競爭壓力更大的中國,增速的放緩,讓其不得不尋找能夠觸底反彈的業務,迅速落地更多的落地人工智能場景。

  幸運的是百度也找到了一些當前就可以實現盈利的業務,例如信息流分發業務,其依托于百度搜索,以及產品體系,正在帶來全新的收入增長,另外百度也落地了AR實驗室,將這種前沿技術更快的反哺給商業場景,近期火熱的“AR兵馬俑”、“朝陽門復興”、“歐萊雅項目”、“肯德基點餐”等諸多營銷案例,也給百度未來的商業空間留下諸多可能性。

  結語:

  人工智能的中美競賽,是一場從該技術實力比拼,到商業化能力比拼的多維戰爭,中國科技公司第一次能夠真正與國際同行競爭,并且受到國際認可。

  從綜合實力來看,國內的BAT擁有最強與國外巨頭的對峙能力,其中百度的人工智能布局最為全面最具技術優勢,而國外則是谷歌。

  而百度也是被谷歌寫入財報的唯一中國對手公司。

  因此百度與谷歌的AI對抗,也是目前階段中美人工智能對抗的最關鍵標志。

柯潔被打敗,但中美人工智能的戰爭才剛剛開始!

圖文簡介

柯潔被打敗,但中美人工智能的戰爭才剛剛開始_首席發言者_知道日報_百度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