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鈴期是決定棉花產量和品質的最關鍵時期,此期的管理目標是促進棉花早結鈴、多結鈴、結大鈴,帶大桃封行,既不瘋長,又不早衰,協調好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的關系、個體和群體的關系,達到桃多、桃大、高產、優質。從當前棉花長勢長相看,應抓緊追施花鈴肥和化控兩項管理。 1.重施花鈴肥。花鈴期是需肥最多的時期,施肥不足容易造成大量蕾鈴脫落,出現早衰;施肥過多特別是氮肥過多容易造成棉株徒長,也會引起落花落蕾。花鈴肥的施用時期也很重要,過早過晚都會影響棉花的產量,有的棉農不是根據棉花長勢確定花鈴肥的施用時期,而是按照時間進行追肥,這是不科學的。長勢差的棉田花鈴肥應在花期進行,一般棉田在坐住1~2個幼鈴進行,高產田在棉花坐住1~2個成鈴進行。底施磷鉀肥充足的棉田畝追施尿素15~20公斤,底施磷鉀肥不足的應配合磷鉀肥施用,以滿足棉花對肥料要求,以達到多結桃,結大桃,后勁足。 2.合理化控。棉花化控要根據棉花長勢、肥水條件、氣候特點,合理確定化控的時期和藥劑用量,化控的最佳時機是在出現旺長苗頭時用藥。肥水充足、降雨多、長勢好的棉田應重控,反之應輕控或不控。一般棉田在初花期進行一次化控,每畝用縮節安1.5~2克,或助壯素6~8毫升,控制植株高度和中上部果枝,培育壯株。7月下旬,對有旺長苗頭的棉田,再用前次的藥量再化控一次。打頂后過旺、6~7天仍有腋芽生長的棉田畝用縮節安3克或助壯素12毫升,調節頂部果枝生長,減少無效花鈴和贅芽滋生,改善后期通風透光條件,提高成鈴率,增加鈴重,促進早熟。 編輯: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