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藝流程: 原料肉選擇和修整→低溫腌制→絞肉或斬拌→配料、制餡→灌制或填充→烘烤→蒸煮→煙熏→質量檢查→貯藏 2、操作要點 (1)原料肉的選擇與修整:選擇獸醫衛生檢驗合格的可食動物瘦肉作原料,肥肉只能用豬的脂肪。瘦肉要除去骨、筋腱、肌膜、淋巴、血管、病變及損傷部位。 (2)低溫腌制:將選好的肉類,根據加工要求切成一定大小的肉塊,按比例添加配好的混合鹽進行腌制?;旌消}以食鹽為主,加入一定比例的亞硝酸鹽、抗壞血酸鈉或異抗壞血酸鈉。通常鹽占原料肉重的2%~3%,亞硝酸鈉占0.025%~0.05%,抗壞血酸約0.03%~0.05%。腌制溫度一般在10℃以下,最好是4℃左右,時間1~3天。 (3)絞肉或斬拌:腌制好的肉可用絞肉機絞碎或用斬拌機斬拌。為了使肌肉纖維蛋白形成凝膠和溶膠狀態,使脂肪均勻分布在蛋白質的水化系統中,提高肉餡的粘度和彈性,通常要用斬拌機對肉進行斬拌。原料經過斬拌后,從理論上講激活了肌原纖維蛋白,使之結構改變,減少表面油脂,使成品具有鮮嫩細膩、極易消化吸收的特點,得率也大大提高。斬拌時肉吸水膨潤,形成富有彈性的肉糜,因此斬拌時需加冰水。加入量為原料肉的30%~40%,斬拌時投料的順序是:牛肉→豬肉(先瘦后肥)→其他肉類→冰水→調料等。斬拌時間不宜過長,一般以10~20min為宜。斬拌溫度最高不宜超過10℃。 (4)配料與制餡:斬拌后把所有調料加入斬拌機內進行攪拌,直至均勻。 (5)灌制與填充:將斬拌好的肉餡,移入灌腸機內進行灌制和填充。灌制時必須掌握松緊均勻。過松易使空氣滲入而變質;過緊則在煮制時可能發生破損。如不是真空連續灌腸機灌制,應及時針刺放氣。灌好的濕腸按要求打結后,懸掛在烘烤架上,用清水沖去表面的油污,然后送入烘烤房進行烘烤。 (6)烘烤:烘烤的目的是使腸衣表面干燥;增加腸衣機械強度和穩定性;使肉餡色澤變紅;去除腸衣的異味。烘烤溫度65~80℃,維持1h左右,使腸的中心溫度達55~65℃。烘好的灌腸表面干燥光滑,無油流,腸衣半透明,肉色紅潤。 (7)蒸煮:先將水加熱到90~95℃,把烘烤后的腸下鍋,保持水溫78~80℃。當肉餡中心溫度達到70~72℃時為止。感官鑒定方法是用手輕捏,腸體挺直有彈性,肉餡切面平滑有光澤者表示煮熟。反之則未熟。 (8)煙熏:煙熏可促進腸表面干燥有光澤;形成特殊的煙熏色澤(茶褐色);增強腸的韌性;使產品具有特殊的煙熏芳香味;提高防腐能力和耐貯藏性。 3、成品評價 (1)評價樣品的感官質量。成品灌腸腸衣干燥完整,與肉餡密切結合,內容物堅實有彈性,表面散布均勻的核桃式皺紋,長短一致,粗細均勻,切面平滑光亮。 (2)理化指標檢驗按照GB 5009.34執行;細菌指標按照GB 4789.2-4789.5和GB 4789.10-4789.11執行。 編輯: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