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腸紅白分明,腸體干爽,呈完整的圓柱形,表面有自然皺紋,斷面組織緊密;咸甜適中,鮮美適口,臘香明顯,醇香濃郁,食而不膩,具有廣式臘腸的特有風味。 1、工藝流程: 原料選擇和整理→腌制→拌餡→灌制→漂洗→晾掛成熟→烘烤或者日曬→成品 2、技術要點: (1)腸衣的制備:用溫水浸泡、清洗鹽漬腸衣或干腸衣,瀝干水后,在腸衣一端打一死結待用。 (2)原料肉預處理:以新鮮豬后腿瘦肉為主,夾心肉次之,不使用冷凍肉,肉膘以背膘為主,腿膘次之。瘦肉絞成0.5~1.0cm3的肉丁,肥肉用切丁機或手工切成1cm3丁后用35~40℃熱水漂洗去浮油,瀝干水備用。 (3)拌料:按瘦、肥7:3比例的原料肉放入拌餡機中,將配料用少量溫開水(50℃左右)溶化,加入肉餡中充分攪拌均勻,使肥、瘦肉丁均勻分開,不出現粘結現象,靜置片刻即可用以灌腸。灌制:將攪拌好的肉餡用灌腸機灌入腸內,每灌到12~15cm時,即可用麻繩結扎。 (4)漂洗:灌好結扎后的濕腸,放入溫水中漂洗幾次,洗去腸衣表面附著的浮油、鹽汁等污物。然后用細針戳洞,以便于水分和空氣排除。 (5)日曬、烘烤:水洗后的香腸分別掛在竹竿上,放到日光下曬3~4d至腸衣干縮并緊貼肉餡時即可。現在一般直接進行烘烤,烘烤溫度為50~60℃(用炭火為佳,也可用遠紅外烤爐),每烘烤6h左右,應上下進行調頭換尾,以使烘烤均勻。烘烤48h后,香腸色澤紅白分明,鮮明光亮,沒有發白現象,烘制完成。 (6)成熟:日曬或烘烤后的香腸,放到通風良好的場所晾掛成熟。 2、成品評價 感官指標:色澤:肥肉呈乳白色,瘦肉鮮紅,棗紅或玫瑰紅色,紅白分明,有光澤;組織及形態:腸體干爽,呈完整的圓柱形,表面有自然皺紋,斷面組織緊密;風味:咸甜適中,鮮美適口,臘香明顯,醇香濃郁,食而不膩,具有廣式臘腸的特有風味。 理化指標:蛋白質≥22%,脂肪≤35%,水分≤25%,食鹽(以NaCl計)≤8%,總糖(以葡萄糖計)≤20%,酸價≤4mgKOH/g,亞硝酸鹽(以NaNO2計)≤20mg/kg 。 編輯:李敏

[原創]臘腸的加工

圖文簡介

臘腸紅白分明,腸體干爽,呈完整的圓柱形,表面有自然皺紋,斷面組織緊密;咸甜適中,鮮美適口,臘香明顯,醇香濃郁,食而不膩,具有廣式臘腸的特有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