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氨化原理 秸稈氨化就是利用氨化劑如氨水、液氨、尿素等堿性溶液,與秸稈混合后會發生一系列化學反應,即氨化、堿化和中和反應。秸稈含有大量的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等成分,通過反芻動物瘤胃液可消化成脂肪酸,為反芻動物吸收和利用。通過秸稈堿化作用,使木質素和纖維素之間的酯鍵斷裂,打破木質素和纖維素的鑲嵌結構,反芻動物瘤胃液進入瘤胃內與之反應,從而提高其消化率。通過秸稈的氨化作用,氨附著在秸稈上,使秸稈的蛋白含量增加。瘤胃微生物能利用氨合成微生物蛋白,即菌體蛋白,提高消化率。 2  氨化飼料制作過程 2.1  秸稈氨化方法 目前較為常用的氨化方法有3種,即堆垛法、水泥池法和塑料袋法。 2.2  尿素用量 先按每100kg風干秸稈用5kg尿素的比例,稱出所需尿素的重量,然后溶解在相當秸稈總重量60%的水中充分溶解,攪勻待用。 2.3  氨化操作過程 首先把干凈、新鮮、無霉變的秸稈鍘成長短約為2~3cm,過長或過短都不利于氨化反應,如選用尿素作為氨源,按照100kg秸稈(干物質)需要的3~5kg尿素量進行添加,將水分調整至30%~40%,水分過多過少也不利于發酵,水分過多,導致發酵時間過長,容易發霉等缺點,水分過少,發酵不充分等。將尿素與秸稈在發酵池中充分攪拌混勻進行密封,一定嚴格檢查,確保壓實、密封狀態。經過一定時間,待氨化過程完成后,即可啟封喂用。發酵時間長短與環境溫度有關,當環境溫度高于30℃時,發酵時間需要8~12d,環境溫度在20~30℃,發酵時間則需要12~20d,總之,環境溫度越低,所需發酵時間就越長。 3  氨化飼料的品質鑒定 優質的秸稈氨化飼料的質地是屬于柔軟蓬松的,當用手進行緊握動作是不會有明顯的扎手感。 顏色在對秸稈進行氨化后,顏色會有一定的變化,經氨化的麥秸,顏色大多是杏黃色或淺褐色,沒有進行氨化的麥秸多為灰黃色。 氨化過的秸稈pH值呈偏堿性,pH值為8.0左右,沒有氨化過的秸稈是偏酸性的,pH值約為5.7。 發霉情況一般來說,氨化秸稈加入的氨是具有防霉殺菌作用的,因此不容易發霉的,有時會有局部發霉的現象,但內部秸稈仍可以使用,但是如果大部分已發霉,則不能用來飼喂家畜。 氨化效果好的的秸稈會有特別的氣味,一般為糊香味和刺鼻的氨味。 4  氨化飼料的利用 氨化飼料經密封發酵開封后,經品質檢驗合格的氨化秸桿,需在陰涼的通風處涼曬幾天,消除氨味后方可取用飼喂反芻動物,其余的再密封起來,以防放氨后含水量仍較高的氨化秸桿在短期內飼喂不完而發霉變質。初次使用時,可少量飼喂,由少到多的量變化,第一天,可與少量干草混合飼喂,以后逐漸增多,飼喂反芻動物時,氨化飼料比例不應超過70%,同時還應該配有相應的蛋白飼料、能量飼料、礦物質飼料和維生素飼料,以補充反芻動物的營養需要,提高其生產性能。對于幼畜、饑餓的家畜也不可多飼喂氨化飼料,以免發生中毒等事情。 5  秸稈氨化注意事項 氨水和液氨屬于強堿,具有強烈的腐蝕性,在使用過程中應注意安全,做好防護工作,意見損傷眼睛和皮膚。發酵池剛開啟取氨化飼料時,必須經過晾曬之后再飼喂反芻動物,以免傷害動物眼睛。動物飼喂氨化飼料后不能立即飲水,否則會導致中毒,一旦發生氨中毒,要立即引用冷水,或酸性液體解毒。另外,由于液氨遇火爆炸,要經常檢查貯氨容器的密封性,遠離火源,以免發生爆炸事件。 編輯:范璐維

[原創]氨化玉米秸稈飼料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項

圖文簡介

秸稈氨化就是指在密封狀態下進行的秸稈與氨之間的氨化反應,這種氨化反應使秸稈的木質化纖維膨脹,提高了滲透性,使消化酶更易與之接觸。通過這種化學反應提高秸稈的消化率、營養水平和適口性,目前,秸稈氨化技術是一種最經濟、最簡便秸稈飼料化處理方法,也是促進秸稈應用于我國畜牧業生產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因此,本文將從秸稈飼料氨化處理技術以及使用注意事項等方面進行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