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機質肥料的施用技術 自行制造有機質肥料與經濟的成本比較相符合,但是,實際進行執行時,卻有很大的難度。花生粕和菜籽粕等植物性的有機質肥料與市場銷售進行比較,成本比較低廉。在中部地區中,有機栽培水稻使用中,主要的有機質肥料就是菜籽粕,氮和磷酐以及氯化鉀的相關比率為5.3:2.3:1.3.菜籽粕有機質肥料由于是沒有經過腐熟的,施用適用期和施用量都應該注意。在水稻栽培上有效應該菜籽粕,推薦量為4 000kg/hm2,將1/2當做基肥使用,在整地前的10d進行施用,既能夠將發酵菜籽粕高溫對于生長水稻的危害得以避免,又能夠將生長水稻需要的營養成分適量地進行提供;追肥使用1/4,對于生長期間水稻營養需要肥分適量適時地進行補充,這個時候的水稻無論是地上部,還是根系,生長都已經比較旺盛,對于發發酵菜籽所帶來的高溫危害不害怕;將1/4做穗肥進行使用,栽培通常的水稻,在形成幼穗0.2cm的時候,施用穗肥比較適當,但是,在有機質的肥料進行施用時,需要礦化作用以后,才能夠將營養的成分釋放出來,所以,需要在形成幼穗前的大約8~10d進行一期作約,形成幼穗前的大約6~8d進行二期施用。在形成幼穗期以后,應該避免將有機質肥料再進行施用,以免將過量氮素在谷粒充實的期間進行供應,致使谷粒中精蛋白質的含量能夠得以有效地提升,稻株也容易倒伏。 2  福壽螺防除的技術 從當前來看,水稻在生育的初期,害蟲具有非常旺盛的繁殖能力,在各種有水的地方都有,能夠從莖桿的基部將剛插秧水稻的嫩株剪斷。若在水稻生育的初期沒有進行防治,危害將更加嚴重,必須要進行補植,同時,對于生產成本也是一個很大的浪費。運用化學性的農藥,毒性比較強,是當前防治比較常用的方法,效果雖然比較好,但毒性太強盡量少運用。在水稻的有機栽培中,比較適合的方法是苦茶粕植物性的廢棄物,對于福壽螺進行防除的效果非常好,對福壽螺進行防治時,土壤中蚯蚓和水蛭等其它的生物也會除掉,所以,盡量適量地進行施用,遵循50~100kg/hm2的施用原則,水稻進行插秧以后,均勻地撒布在田埂的四周,防除的效果就能夠達到。與化學合成農藥防除福壽螺的效果相比,苦茶粕所達到效果基本相同,但是,苦茶粕不會危害到人體,所以,水稻栽培的農戶在對福壽螺的防除上,還是選用苦茶粕比較合適。 3  雜草防除的技術 3.1  重復整地法 將水稻插秧前的12~15d,首先,第一次進行整地,先進行粗、細耕;其次,灌溉深水5~10cm,插秧前的3d都持續灌溉;最后,第二次進行整地,從而使防除雜草得以有效地完成。 3.2  稻殼覆蓋淹水法 盡量在水稻插秧以前,進行平整整地,秧苗在插秧以后比較挺直時,稻殼的覆蓋大約4t/hm2,同時,需要淹水進行處理,為了將雜草進行有效地防除,還可以將人工除草進行配合。 4  病蟲害防除的技術 純有機地栽培水稻,病蟲害的發生率很高。若想將精湛栽培的管理技術得以有效地實現,必須要將病蟲害的發生得以有效地降低。稻熱病、二化螟蟲、胡麻葉枯病、稻縱卷葉蟲、白葉枯病以及駐紋枯病等都是水稻比較常見的病蟲害。針對于水稻莖和葉鞘內的稻縱卷葉蟲和二化螟蟲再沒有進行時,蘇力菌都具有非常好的防治效果。但是,如果莖和葉鞘內已經進行了二化螟蟲,便沒有了防治的效果,因此,必須要在發生二化螟蟲的時期,連續性地進行防治。在土壤中硅的含量過低和水稻肥份吸收的量過大,都容易發生稻熱病,土壤中通常硅的含量為15mg/kg之上,所以,若能夠將施用有機肥料適中地進行控制,土壤中硅含量充足地進行補充,對于稻熱病能夠有效地預防。在土壤中硅的含量比較低和稻株比較缺肥時,容易發生胡麻葉枯病,所以,為了使胡麻葉枯病得以預防,水稻生長時,既要將土壤中的硅補充適量,水稻也不能缺肥。 編輯:范璐維

[原創]水稻有機栽培技術分析

圖文簡介

水稻的有機栽培無論是水資源的維護和土壤理化性質的改良及保護自然環境,還是廢棄物是否能夠再進行利用和與大眾的消費要求相適應,都具有至關重要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