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潸育期:指從病原菌侵入與寄主建立寄生關系開始,直到表現明顯癥狀為止。癥狀的出現就是潛育期的結束。在一定范圍內,潛育期的長短受溫度的影響最大,而濕度對其影響此時則顯得次要,因為此時病原物已侵入寄主組織內部,可以從寄主獲取充足的水分,所以不受外界濕度的干擾。在一定低溫下,甚至可以完全抑制某些病原的繁殖擴展,使潛育期無限延長。 有些病原菌侵入寄主后,經過一定程度的發展,但由于寄主抗病性強或由于其生理條件不利病原菌的擴展,使病原物在寄主體內潛伏而不表現癥狀,但當寄主抗病性減弱時,.它可繼續擴展并出現癥狀,這種現象稱為“潛伏侵染”。最典型的如蘋果的炭疽病、霉心病、香蕉的炭疽病等均是潛伏性侵染病害。 病原菌在寄主體內的繁殖擴展與寄主體內的抗病機制的發揮,二者的平衡決定矛潛育期的長短。因此,不同的病原菌和寄主,其潛育期不同。一般采前侵入的潛育期較長,而采后侵入的則較短。病原菌中,潛育期較長的有盤長孢和刺盤孢,為30~90天,鏈格孢為30~60天,灰葡萄孢和鐮刀孢為15~30天,青霉較短為7~l0天,而根霉可短至36~48h。 (4)發病期:即顯癥期。寄主受到侵染后,從出現明顯癥狀開始進入發病期,此后癥狀的嚴重性不斷增加。隨著癥狀的擴展,有再侵染特性的病原真菌會在受害部位產生大齲無性孢于;細菌性病害則在顯癥后,病部產生膿狀物,它們是再侵染的菌源;病毒是細胞內的寄生物,在寄主體外無表現。 編輯: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