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水皰性口炎是屬于彈狀病毒科水皰性口炎病毒引起的急性熱性傳染病。每年的8~10月是該病的高發時期。該病主要通過接觸傳染而侵入呼吸道和消化道黏膜致病。雙翅目昆蟲亦是傳播媒介。 一、臨床癥狀 病初出現急性發熱,40℃~41.5℃。發熱1~2日后,在鼻端、鼻鏡、口腔、舌、蹄冠部、趾間部的皮膚或黏膜形成水皰。水皰初期呈小丘疹狀,不久形成有明顯水皰,并相互融合成不足幾毫米至30毫米大小不等的水皰,水皰內充滿稍帶藍色的透明液體,3日后水皰破裂,形成糜爛、潰瘍。此后,體溫恢復正常,潰瘍部分形成痂皮,痂皮下面形成新生的皮膚或黏膜而痊愈。病程約2周。如果水皰在蹄部形成,則豬只會表現出跛行,嚴重者行走困難。在自然感染時,發現蹄部典型水皰是困難的,多數是在潰瘍時期才發現。由于豬的四肢末端污染,在發現跛行時,應對四肢進行認真沖洗、檢查。 二、防控措施 除常規地嚴密消毒、認真檢疫外,在發生過該病的地區可接種疫苗預防。一旦發生,應進行隔離、消毒,或施以捕殺處理等措施盡快撲滅本病。注意豬舍的條件,避免有使豬吻突或蹄的表皮造成擦傷的物品,以防病毒的侵入。在發現有其他動物感染本病時,應積極予以封鎖隔離,防止本區域的豬受到感染。 編輯:李敏

豬水皰性口炎病的防控

圖文簡介

豬水皰性口炎是屬于彈狀病毒科水皰性口炎病毒引起的急性熱性傳染病。每年的8~10月是該病的高發時期。該病主要通過接觸傳染而侵入呼吸道和消化道黏膜致病。雙翅目昆蟲亦是傳播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