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染性病害的防治是在充分掌握病害發生發展規律的基礎上,抓住關鍵時期,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多種措施合理配合,以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1.重視農業防治和商業防治 在果品蔬菜生產中,采用農業措施,創造有利于果蔬生長發育的環境,增強產品本身的抗病能力,同時創造不利于病原菌活動、繁殖和侵染的環境條件,減輕病害的發生程度,這些方法稱為農業防治。農業防治是最基本、最經濟的病害防治方法。常用的措施有培育無病苗木、田園衛生、科學施肥、合理修剪、果實套袋與病蟲害防治相結合、排灌等。 另外,適期、無傷采收,嚴格選果入庫,合理包裝,文明裝卸,貯運場所的衛生和消毒,貯藏場所的溫度、濕度、氣體成分的管理等,對防治貯運病害也能起到間接或直接的作用,這些工作可稱之為商業防治。 2.合理利用化學防治 使用殺菌劑殺死或抑抑制病原菌,對未發病產品進行保護或對已發病產品進行治療;或利用植物生長調節劑和其他化學物質,提高果蔬抗病能力,防止或減輕病害造成損失的方法稱為化學防治。低溫貯運果蔬并不能完全抑制某些病菌的生存和發展,尤其在脫離低溫環境后,曾被部分抑制的病菌以更快的速度發展,化學防治則可彌補這一水足,尤其對于應用簡單方法貯藏的產品和對不耐低溫的果蔬的貯運更為重要。 化學防治要掌握病害侵入的關鍵時期。對于生長期侵入的病霄,如蘋果炭疽病、霉心病、心腐病,柑橘蒂腐病、褐腐病,香蕉和芒果的炭疽炳等具有潛伏侵染特性,病菌多于幼果期侵入,但由于果實本身的抗性而未發病,其防治關鍵時期是從花期或坐果后一周開始到果實膨大結束時為止;有些果實病害'如褐腐病、黑腐瘸、酸腐病都是近成熟期才侵染發病的,防治的關鍵時期是果實著色期;有些病害是生長期感病,但病斑不明顯而混入貯藏場所,在貯運期期間繼續擴展危害,如荔枝霜疫病.、柑{酸腐病,防治的關鍵時期也在生長期間;也有些病害是因為果面沾染病菌而進入貯藏場所,條件適宜便侵染發病,如青霉、灰霉、酸腐藏、鐮刀菌及炭瘟菌等,其防治應采用采前噴藥與采后授藥相結合,以降低帶菌量,效果更好。對于采后貯藏期閉侵染為主的病害,應注意貯藏環境的消毒。 在貯運期間進行化學防治,可利用防腐劑抑制或殺死病原菌,利用植物生長調節劑或其他化學物質提高產品的抗病性。利用防腐劑抑制或殺災病原菌的關鍵是準確鑒定引發病害的病原菌,以指導科學用藥。具體運用防腐劑時要注意:處理的時間越早效果越好,一般要求采后2天之內進行處理。處理的濃度應使其農藥殘留保持在許可范圍以下。 編輯:李敏

[原創]侵染性病害的綜合防治措施

圖文簡介

侵染性病害的防治是在充分掌握病害發生發展規律的基礎上,抓住關鍵時期,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多種措施合理配合,以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