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本挑選:要注意泥鰍親本的雌雄區分,主要從外部形態觀察其胸鰭,雌鰍胸鰭寬短、末端鈍圓、呈扇形、腹部柔軟膨大、飽滿、有透明感、生殖孔外翻。雄鰍胸鰭鰭條長、末端尖而上翹,成熟雄鰍生殖孔外凸,用手擠壓有白色精液,尾部背兩側分別有條狀肉質凸起。 人工催產 催產藥物:選用正規生產廠家生產的催產藥物,用地歐酮(DOM)和促黃體素類似物(LRH-A);水溫25℃,效應時間為20小時。 人工授精:先擠出雌鰍成熟的卵粒,然后擠出雄鰍的精液,用生理鹽水稀釋,最后混合精子和卵子,用羽毛充分攪拌。 受精卵孵化:將受精卵緩慢放入微流水孵化桶中進行孵化。1.3米水體投放300萬顆受精卵,孵化水溫保持在25℃左右,24小時左右破膜。 鰍苗標苗下塘前準備 魚塘選擇:魚塘選擇因地制宜,最好3畝~5畝,水位保持在1.2米左右,水源充足無污染,進排水方便,交通便利。 魚塘處理:平整魚塘后,用帶水清塘的方法,第一次加注水位高度20厘米,用清塘凈全池潑灑,殺死魚塘野雜魚。第二天排干魚塘水并撈出死亡的野雜魚。第二次加注新水20厘米,進水口用80目網過濾敵害,稀釋魚塘藥物濃度,第二次排干魚塘水。第三次重新加注新水80厘米。 肥水:加新水后,根據池水水質情況及天氣情況施肥,一般要求水質透明度在25厘米左右,水色應以茶褐色為佳。同時應注意一次施肥量不宜過多,注重少施勤施。可根據水溫、水質情況施用生物肥料,晴天中午施肥水膏,3天左右魚塘輪蟲達到高峰期。 增氧:2畝~3畝魚塘配備一臺1.5千瓦葉輪式增氧機,施肥后開啟增氧機,能使池水上下混合,促進池底有機質分解,釋放出底泥中沉積、吸附的營養鹽和微量元素,使營養鹽、溶解氧在上下沙層中平衡分布,促進浮游生物的生長繁殖,改良浮游生物組成。一般可在晴天中午2時~3時開機增氧。 水花苗投放過程 收集泥鰍水花苗:從孵化桶中放出鰍苗至接苗池,用80目小網箱接取鰍苗,把收集的鰍苗水花打氧氣裝袋。 運輸:采用充氧打袋運輸,根據運輸時間來確定泥鰍水花裝量,規格為40厘米×80厘米的魚苗袋,5小時以內可以運裝20萬尾魚苗,12小時以內每袋可以裝10萬尾。 投放:投放的時間盡量要選擇無風晴天的上午,避免大風、雨天或夜間入池。泥鰍水花到達目的地后,在入池前應先將氧氣袋浸泡在漁池中,待池內水溫與袋內的大體一致,不能超過2℃溫差,方可放苗。放苗應選擇在風浪小的區域,往氧氣袋內加一半池塘水,讓池水與袋內的水逐漸混合,再將魚苗連水一起緩慢倒入池中,借此調節水溫差和魚苗對袋內氣壓改變的適應,袋口沒入水中,再緩慢把鰍苗倒入魚塘。 投放數量:每畝水面投放水花150萬尾左右。 日常管理:(1)下苗后2天內不用投喂,泥鰍苗主要攝食水體中的天然餌料。(2)下苗2天后用高蛋白質的泥鰍專用開口料進行投喂,兌水后全池潑灑。(3)病害防治:泥鰍主要的蟲病為車輪蟲、指環蟲。車輪蟲用特種水產車輪凈、指環蟲用甲苯咪唑進行治療。(4)水質調控:用EM菌定期調節水質,一般情況下,每10天全池潑灑一次。 編輯: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