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概述 (一)蕎麥的特性 蕎麥又名烏麥、花麥和三角麥。蕎麥在我國種植歷史悠久,分布廣泛,主要種植在華北、西北和內蒙古一帶高山區,是農業生產中的一種重要作物。蕎麥的適應性很強,耐瘠耐旱,在新開墾地和瘠薄地上都能良好生長。蕎麥的生育期短,在大同地區一般在60~90天就能成熟,而且多以春播或為主。主要分布于我市靈丘、左云、新榮、陽高和天鎮等縣區,被人們稱為救荒作物。 (二)蕎麥的營養價值和用途 蕎麥的分為甜蕎和苦蕎兩種,我市以苦蕎種植為主。苦蕎籽粒含高活性蛋白,約11.7%,含有9種脂肪酸,其中,油酸和亞油酸站80%左右,含有較多的膳食纖維,其中,葡聚糖含量特別高,淀粉含量在60%以上,還含有維生素B1、Bz、B6、PP、Ve和鈣磷鐵等礦物質元素,蕎麥面食具有殺腸道病菌、消食化滯、涼血、除濕解毒等藥用食療功能,蕎麥籽粒、花、子葉、莖含有豐富的生物類黃銅,含量達到3.25%,具有降血脂、白糖、膽固醇、治療糖尿病的功效。開花階段的莖葉花中含有大量的蘆丁,是一種甘糖化合物,能防止毛細血管脆弱性出血引起腦出血、肺出血,胸膜炎與多種疾病。因此,蕎麥不僅營養豐富,食用價值高,而且含有其他糧食作物所缺乏的各種微量元素及藥用成分,對現代“文明病”及中老年心腦血管病具有預防和治療作用。 (三)蕎麥的生育特質 蕎麥生長發育與其他作物有很大的不同,其植株的生長一直持續到成熟期,而花蕾的形成則在出苗后8~10天即開始,花期長達25~40天。因此,整個成熟期拉得很長,在開花的同時,又灌漿繼續生長。蕎麥隨品種、自然環境和栽培條件的不同,生育期的長短有較大的差異,就全生育期而言,60~70天為旱熟品種,70~90天為中熟品種,90~120天為晚熟品種。 編輯:李敏

[原創]蕎麥高產栽培管理技術(一)

圖文簡介

蕎麥又名烏麥、花麥和三角麥。蕎麥在我國種植歷史悠久,分布廣泛,主要種植在華北、西北和內蒙古一帶高山區,是農業生產中的一種重要作物。蕎麥的適應性很強,耐瘠耐旱,在新開墾地和瘠薄地上都能良好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