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田間管理 出苗后及時中耕鋤草、松土保墑,及時查苗,并進行疏密、催芽補缺、拔除弱苗、病苗和雜草,按規(guī)定株距留苗。豌豆全生育至少要中耕3次,以確保秧苗正常生長。豌豆田忌積水或過于干旱,雨天要注意排水除漬,做到雨過即干;干旱要及時澆水,保持土地濕潤。尤其在采收的中后期,更要注意控制田間濕度,以防其早衰和避免豌豆根腐病的發(fā)生。 (一)澆水 豌豆苗期一般不需要澆水,在保證出苗正常的情況下,以田間稍干為宜,可在開花初期澆第一次水,結莢期澆第二次水。每次水量不宜過大。 (二)施肥 在5月中下旬的豌豆現(xiàn)蕾期,要趁雨追施硝銨15kg/0.067hm2。由于豌豆采摘時間長,在開花盛期,每0.067hm2。豌豆田可用尿素250g加鉬肥(鉬酸銨)20g(或磷酸二氫鉀150g),兌水50kg噴施,以增加結莢數(shù)和粒質量,增產(chǎn)效果較為顯著。 四、病蟲害防治 (一)蟲害防治 潛葉蠅主要危害豌豆葉,嚴重時全葉枯萎,豌豆苗受害后失去商品價值。潛葉蠅成蟲常在嫩莢上產(chǎn)卵,造成大量斑莢,明顯降低了豌豆的產(chǎn)量及合格率。 防治方法:清除有蟲的植株基葉片;葉片上出現(xiàn)蟲道時,用40%樂果乳劑1000倍液,每隔1周噴1次,視蟲情噴2~3次。 豌豆象幼蟲蛀食豆粒,會將豆粒中心都吃成空洞,影響豆粒的發(fā)芽和品質,降低出粉率,并有異味而影響食用。 防治方法:選用早熟品種,使豌豆的開花期提前,避開成蟲的產(chǎn)卵期以減輕危害;在豌豆盛花期噴施2.5%敵殺死乳油5000倍液。 (二)病害防治 白粉病是豌豆上的一種最重要病害,病重時其葉的正面和反面覆蓋著一層白色粉狀物,受害重的葉片迅速枯黃脫落,豆莢早熟或畸形,種子干癟,產(chǎn)量降低。 防治措施:避免重茬和在低洼地上種豌豆;合理密植,加強田間管理。 豌豆銹病主要是危害葉片,嚴重時豆莢和葉柄也受害,病株莖葉上有褐色圓形小斑點,葉片早落,豆類的食用價值大減。低洼潮濕地塊的豌豆發(fā)病重,遲播的豌豆發(fā)病也重。 防治措施:實行3~4年輪作;清除病株,深耕滅茬,減少病源。 五、收獲 一般在7月初開始收獲,當豌豆的植株莖葉和莢果大部分轉為黃褐色并呈干燥狀,莖梢枯干時,應及時收獲。最好在早晨露水未干或傍晚采收,以減少爆莢落粒損失。大同市普遍采用手工采摘收獲;人工收獲時,將植株連根拔起或從基部割下,上場后應及時晾曬、脫粒。 編輯: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