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播種 1、播前準備 (1)種子質量要求 品種的純度應高于98%,發芽率高于85%,含水量低于13%。挑選種子時,應剔除病斑粒、蟲食粒、雜質,使種子凈度達到98%或更高些。 (2)根瘤菌拌種 每公頃用根瘤菌劑3.75 kg,加水攪拌成糊狀,均勻拌在種子上,拌種后不能再混用殺菌劑。接種后的豆種要嚴防日曬,并需在24 h內播種,以防菌種失去活性。 (3)藥劑拌種 為防治大豆根腐病,用50%多菌靈拌種,用藥用量為種子重量的0.3%。大豆胞囊線蟲為害的地塊,播前需將3%的辛硫磷條施于播種床內,用藥量為每公頃30~97.5 kg。要注意先施藥后播種。辛硫磷還可兼防地下害蟲。 2、播種期的確定   春播大豆,當春天氣溫通過8℃時,即可開始播種。除地溫之外,土壤墑情也是限制播種早晚的重要因素。一個地區,一個地點的大豆具體播種時問,需視大豆品種生育期的長短、土壤墑情好差而定。早熟些的品種晚播,晚熟些的早播;土壤墑情好些,可晚些播,墑情差些,應搶墑播種。 3、播種方法 (1)精量點播 采用機械壟上單、雙行等距精量點播;雙行間的間距為10~12cm。 (2)壟上機械雙條播 雙條間距10~12 cm,要求對準壟頂中心播種,偏差不超過±3 cm。 (3)窄行平播 行距45~50 cm,實行播種、鎮壓連續作業。無論采用何種播法,均要求覆土厚度3~5 cm。過淺,種子容易落干;過深,子葉出土困難。 4、種植密度 種植密度主要根據土壤肥力、品種特性、氣溫以及播種方法等而定。肥地宜稀,瘦地宜密;晚熟品種宜稀,早熟品種宜密;早播宜稀,晚播宜密;氣溫高的地區宜稀,氣溫低的地區宜密。這些便是確定合理密度的原則。肥地每公頃保苗16.5萬~19.5萬株,肥力中等保苗19.5萬~24.0萬株,薄地則需24.0萬~30.O萬株。降雨多或水源充足且土壤較肥沃的地塊,適宜保苗數在12萬~15.0萬株,而降雨少或不能灌溉,且土壤較瘠薄,每公頃保苗多在18.0萬或更多些。 在同一地點,大豆品種的株型不同,適宜種植密度也各異。植株高大、分枝型品種宜稀;植株矮小、獨稈型品種宜密。密植程度的最終控制線是當大豆植株生長最繁茂的時候,群體的葉面積指數不宜超過6.5。 編輯:李敏

[原創]大豆栽培技術(十八)

圖文簡介

大豆是很好的油料作物,蛋白質含量豐富,經濟價值高,工業用途廣。大豆的種植在我省有著悠久的歷史,要進一步提高大豆的產量,必須抓好播種技術。現將大豆播種技術介紹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