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播前準備 (一)選地整地 選擇地勢平坦、肥力中上等、排灌便利、通氣良好、土質肥沃疏松的田塊。春播豌豆地塊應在上年前茬作物收獲后,先進行滅茬、除草,再深耕,三九天碾壓保墑。有條件的地方應進行冬灌。早春淺耕田地,并施足底肥,耙磨平整、無坷垃。每0.067hm2豌豆田施腐熟農家肥100~1500kg,過磷酸鈣20~30kg,硫酸鉀10kg。地力差的田塊應種植生長期短的早熟豌豆品種,除施上述基肥外,每0.067hm2應增施10kg尿素,以滿足幼苗生長的需要。 (二)輪作倒茬 豌豆忌連作,連作導致病蟲害加重,產量降低,產品品質下降,因此必須實行三四年輪作。適宜豌豆種植的前茬作物是玉米、谷子等禾谷類作物。 (三)種子處理 播前曬種3~4天,可提高其發芽率;采取浸種催芽和低溫處理。種子低溫處理的溫度一般為10℃以下,在0℃~5℃低溫處理10~20天即可。種子低溫處理前需浸種催芽,方法是播種前先用15℃溫水浸種,水量為種子量的50%。浸種2小時后,上下翻動1次,使種子充分濕潤,種皮發脹后撈出,放在泥盆中催芽,每隔2小時用井水投洗1次,約經20小時,種子開始萌動,胚芽露出,然后在0℃~2℃低溫中處理10天,便可取出播種。 二、播種 (一)選擇品種 豌豆大都是在干旱種植,應選擇抗病蟲、抗逆性強、適應性廣、適宜加工的高產優質品種。我市目前推廣種植的豌豆優良品種主要有晉豌1號和當地的農家品種。晉豌1號屬中早熟品種,生育期87天左右。該品種屬抗旱性、抗寒性、穩產性、抗病蟲能力及抗逆性較強的品種,適合在該市的縣區種植。 (二)適時播種 適時早播是豌豆種植的關鍵環節,可利用早墑,盡可能使開花結莢期避開高溫天氣,以延長花莢期,增加結莢數,提高產量。豌豆一般在4月上、中旬種植,應適時播種。 (三)播種方式 豌豆的播種方式有條播和穴播2種。條播的種子覆土深度一致,行距均勻,是最好的播種方法。條播的行距一般為25cm~30cm,株距4~6cm;穴播的穴距一般為15~30cm。 (四)播種量 豌豆的播種量因地區、種植方式、品種和土壤肥力的不同而不同。由于土壤環境條件、病蟲害等因素的影響,田間出苗率一般在80%~90%或更低,因此,在播種前應對田間的出苗率進行估算,據此確定實際的田間播種量,即每0.067hm2的播種粒數。大同市的豌豆種植密度以5萬~6萬株/0.067hm2較好,一般播種量為7~13kg/0.067hm2。如果種植矮桿早熟品種,要適當加大種植密度;種植晚熟和分枝多的品種的播量應少些,總之應把握“肥地稍稀,瘦地稍密”的播種原則。 (五)播深 豌豆的播種深度要依據土壤質地、土壤濕度和降水量來確定。沙性土壤應適當種深些,黏重土壤要種淺些。一般情況下,以5~7cm的播深為宜。 編輯: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