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播種 1、播前種子處理 “好種出好苗”,確定適宜當地種植的優良品種后,播前進行精選種子和種子處理是重要的增產環節。 (1)精選種子方法有兩種:一種是風選,即用風車或簸箕,清除秕籽,選用飽滿種子。二是水選,用清水、石灰水、泥水除去秕籽、病籽,洗去附著在種皮表面的病菌孢子。石灰水選還可殺菌。 (2)種子處理:為了保證苗齊、苗全、苗壯,在選種的基礎上進行種子處理。發芽效果良好。也可用種子量0.1%~0.2%的25%辛硫磷微膠囊劑;或用種子量0.1%~0.2%的25%對硫磷乳劑悶種3~4小時,以防地下害蟲。其方法是:5kg種子,用藥50~100g,兌水2.5~4kg,用噴霧器噴到種子上,隨噴隨拌,拌勻后堆起來用麻袋覆蓋悶種。 (3)種子粒大化處理:為適應機械化播種的需要,做到精量播種,解決谷子間苗費工,集中施肥問題。種子進行大粒化處理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據試驗,大粒化比對照增產10%~15%。大粒化的方法:500g精選的谷種,用過磷酸鈣和硫酸銨各500g,篩過的細肥土3kg,先將肥土混合均勻,另將2mL福美雙加水500g稀釋備用。制作時將種子放于懸掛的木盤或墊一層油氈的篩子中,用噴霧器將藥液略為噴濕種子,然后將配好的肥土均勻撒在谷種上,一面搖動木盤,一面噴藥水,撒肥料,使肥料包在種子上成高粱大小的顆粒,攤開陰干播種。大粒化種子宜在春雨充沛、底墑較好的情況下使用。墑情不好的地上采用由于發芽需水多易造成缺苗。另外播種時不宜覆土過淺,以免水分不足影響發芽。 (4)種子包衣:包衣劑不僅含農藥而且含微肥。據試驗,谷子使用旱糧作物種衣劑出苗率高,保苗效果好;防治病蟲害,特別對苗期病蟲防治效果好,對中期谷瘟病、白發病,亦有一定效果;促進作物生長,具有增產作用,比對照增產26.2%,省種省工,應大力推廣。種子包衣方法有圓底大鍋包衣法、大瓶或鐵桶包衣法、塑料袋包衣法。 2、播種期 古農書中說:“早種一把糠,晚種一把米”,都強調了谷子不宜早播,早播雖然墑情較好,容易保苗,但地溫較低,生長緩慢,種子幼芽在土壤中時間長增加了病菌侵入的機會,病多;鉆心蟲一代蛾子產卵時谷苗嫩,往往蟲害嚴重。據試驗,谷雨下種的比立夏下種的病害率增加2.49%,蟲害率增加31.5%;同時,也因早播,谷子生育期間所需的外界環境條件與當時的客觀實際情況不相符合。我市谷子主要分布在丘陵地區,谷子生育中所需水分主要靠自然降雨來滿足,過早播種,谷子各生育階段相應提前,往往在雨季尚未來臨時就已拔節,穗分化也隨之開始,由于自然降雨不能滿足需要,易發生“胎里旱”,穗小粒少。抽穗期需水量多,也常因雨季高峰未來,形成“卡脖早”,谷子進入開花灌漿期,常處于雨季高峰,光照不足,影響授粉、灌漿,形成籽粒不飽滿,產生大量秕籽,降低產量。過晚播種,易發生燒尖灌耳、地面板結等問題,生育后期易發生貪青晚熟,因積溫不夠影響籽粒飽滿度,甚至不能成熟。“早播晚播碰年頭,適期播種年年收”。適期播種,使谷子需水規律和當地自然降水規律相吻合,充分利用自然降水,是旱地谷子高產穩產的一項重要措施。我市許多種谷縣區都是以自然降雨特點為條件,以谷子需水規律為依據,總結出靈活的適期播種趕雨季的種谷技術。使谷子苗期處于干旱少雨季節;有利于蹲苗,使谷苗長得壯實。拔節期趕在7月初雨季來臨的初期,孕穗期趕在7月下旬雨季來臨的中峰期,防止“胎里旱”。谷要拖泥秀,把抽穗趕在7月底,8月上旬的雨季高峰期,防止“卡脖旱”,達到穗大花多。開花灌漿期趕在雨量前,從而獲得高產。經過多年生產實踐和播期試驗,目前我市改變了谷子偏早播種的習慣,一般在谷雨至立夏前后播種,一般在4月底5月初當土壤耕作層10cm低溫穩定在10℃以上開始。以土溫而言,播種層的土溫穩定在10℃以上時,播種較為適宜。 編輯:李敏

[原創]谷子的高產栽培管理技術(六)

圖文簡介

“早種一把糠,晚種一把米”,“早播晚播碰年頭,適期播種年年收”,都強調了谷子不宜早播晚播。適期播種,是實現谷子高產穩產的一項重要措施。本文主要介紹谷子播前種子處理方法及播種期的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