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光合產物的積累與分配 1、大豆的光合作用 (1)光合速率。大豆作為典型的C3作物,光合速率比較低。不同品種之間,在光合速率上有較大的區別。光合速率(C02)最低者為11 mg/(d㎡·h),最高者為40 mg/(d㎡·h),平均為24.4mg/(d㎡·h)。光合速率(C02)其變異幅度在25.5~38.18 mg/((d㎡·h)。在飽和光強、適宜溫度條件下,高光效大豆品種和高產品種的光合速率存在明顯差異。高光效品種的光合速率大手高產品種。研究結果證明,大豆的光合速率高峰出現在結莢鼓粒期。就一個單葉而言,從小葉展平后,隨著葉面積擴大,光合速率增大,葉面積達到最大以后一周內,同化能力達到最大值,以后又逐漸下降。在1 d之中,早晨和傍晚光合速率低,中午最高,并持續幾個小時。國內外的許多研究者都指出,在作物葉片的光合速率和作物產量之間不存在穩定的和恒定的相關性。 (2)光呼吸。大豆的光呼吸速率比較高。由光合作用固定下來的二氧化碳有25%~50%又被光呼吸作用所消耗。大豆光呼吸速率(CO2)在4.57~7.03 mg/(d㎡·h)之間,即占飽和光下凈光合速率的1/3左右。 2、大豆的吸收作用 (1)水分吸收。大豆靠根尖附近的根毛和根的幼嫩部分吸收水分。大豆根主要是從30 cm以內的土層中吸收水分的。在根系強大時,也能從30~50 cm土層中吸收水分。大豆的根壓大為0.05~0.25 MPa,由于有根壓,大豆根能夠主動從土壤中吸收水分。為保障葉片的正常生理活動,其水勢應維持在~1 MPa以上。當水勢大于~O.4 MPa時,葉片生長速度快;小于~0.4 MPa時,葉片生長速度很快下降,當水勢在~1.2 MPa左右時,葉片生長接近于零。據王琳等(1991)測定表明,一株大豆的總耗水量為35090 ml。單株大豆耗水量的差異與供試品種的生長量大小有關。王琳等(1991)的測定還表明,春播大豆各生育時期的單株平均日耗水量分別為:分枝末期之前66 ml,初花期317 ml,花莢期600 ml,莢粒期678 ml,鼓粒期450 ml,成熟期175 ml。由此可見,結莢至鼓粒期間是春播大豆耗水的關鍵時期。在山東省的氣候條件下,夏大豆各生育階段的適宜供水量分別為:苗期3406.5 mm,花期1767mm,鼓粒l732.5mm,成熟364.5mm(李永孝等,1986)。 (2)養分吸收。大豆植株生育早期階段養分濃度較高。這是由于養分吸收速率比干物質積累速率快的緣故。后來,隨著干物質積累速率加快,養分濃度普遍下降。董鉆和謝甫綈(1996)以春大豆遼豆10號為試材,自出苗后21 d起,每隔14 d取樣一次,測定了植株各個器官養分的百分含量變化動態。結果表明,大豆自幼苗至成熟期間,葉片、葉柄、莖稈和莢皮中的全氮、五氧化二磷和氧化鉀百分含量基本呈遞降趨勢。子粒中氮的百分含量則是漸升趨勢,成熟之前2周達到最高值,成熟時則有所下降。子粒中的五氧化二磷百分含量變化幅度不大,氧化鉀百分含量略呈下降趨勢。 大豆植株對氮、五氧化二磷和氧化鉀吸收積累的動態符合Logistic曲線,即前期慢,中期快,后期又慢。大豆植株吸收各種養分最快的時間不同。氮在出苗后第9~10周,五氧化二磷在第10周前后,而氧化鉀則偏早,在8~9周。不同品種吸收養分最快的時間并不一樣。從養分吸收的最大速率上看,不同品種也不相同,這與品種的株型、各器官的比例以及土壤肥力、施肥狀況有很大關系。 編輯: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