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黃瓜蚜蟲 (1)發病條件與主要癥狀 黃瓜蚜蟲的成蟲和幼蟲,在瓜菜的葉背面或幼嫩莖芽處群集,吸食汁液,使葉片卷縮畸形,并能傳播病毒。當氣溫在15℃~25℃、空氣相對濕度低于7%時,易引起蚜蟲蔓延。 (2)防治措施 一是加強田間管理,嚴防干旱。二是保護地提倡采用20~25目、絲徑0.18mm的銀灰色防蟲網,防治瓜蚜。三是采用黃板誘殺。用一種不干膠,涂在黃色塑料板上,黏住蚜蟲、白粉虱、斑潛蠅等,可減輕受害。四是采用生物防治。可人工飼養七星瓢蟲,于瓜蚜發生初期,每畝釋放1500頭于黃瓜植株上,控制蚜量上升。五是藥劑防治。首選3%啶蟲脒乳油1500倍液,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或25%噻蟲嗪水分散粒劑2500倍液。保護地可選用10%異丙威殺蚜煙劑,每畝36g。 10、黃瓜白粉虱(又稱小白蛾) (1)發病條件與主要癥狀 黃瓜白粉虱的成蟲和幼蟲,都可從葉背的氣孔中吸取汁液,在幼嫩葉的背面有群聚特性,而且可以在露地和保護地內互相遷移。被危害的幼嫩莖葉褪綠變黃,萎蔫。白粉虱還能分泌出蜜液,污染葉片和果實。 (2)防治措施 一是農業防治為主。提倡溫室第一茬種植白粉虱不喜食的芹菜、蒜黃等較耐低溫的作物,而減少黃瓜、番茄的種植面積;培育“無蟲苗”,把苗房和生產溫室分開,育苗前徹底熏殺殘余蟲口,清理雜草和殘株,并在通風口及門口安裝防蟲網,控制外來蟲源;避免黃瓜、番茄、菜豆混栽;溫室、大棚附近避免栽植黃瓜、番茄、茄子、菜豆等粉虱發生嚴重的蔬菜,提倡種植白粉虱不喜食的十字花科蔬菜,以減少蟲源。二是提倡生物防治。可人工繁殖釋放麗蚜小蜂。在溫室第二茬番茄上,當粉虱成蟲在每株0.5頭以下時,每隔2周放1次,共3次釋放麗蚜小蜂成蜂每株15頭,寄生蜂可在溫室內建立種群并能有效地控制白粉虱危害。三是進行物理防治。白粉虱對黃色敏感,有強烈趨性,可在溫室內設置黃板誘殺成蟲。四是藥劑防治。由于粉虱世代重疊,在同一時間、同一作物上存在各種蟲態,而當前藥劑沒有對所有蟲態皆有效的種類,所以采用化學防治法,必須連續幾次用藥。可選用的藥劑和濃度如下:用25%噻嗪酮乳油1000倍液,對粉虱幼蟲防治有特效;用25%甲基克殺螨(有效成分為奎諾甲二磺酸鹽)乳油1000倍液,對粉虱成蟲、卵和幼蟲防治皆有效;用50%滅蠅胺可濕性粉劑5000倍液,或99.1%敵死蟲乳油300倍液,或25%噻蟲嗪水分散劑3500倍液,或40%吡蟲啉濃可溶劑4000倍液,或2.5%聯苯菊酯乳油3000倍液,可殺成蟲、幼蟲、假蛹,對卵的防治效果不明顯。 編輯: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