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椒定植時要選擇晴天中午,采取大壟雙行、內緊外松的方法定植,定植后要注意進行遮陽管理,緩苗前以保溫保濕為主。青椒采收,對于不留種的青椒,以采收嫩果為主。如需留種,待果皮變紅或變黃時,再及時采收。 青椒|定植后|管理|采收 五、無公害青椒定植后應如何管理?成熟后采收標準是什么? 1、緩苗前后的管理 緩苗前,以保濕為主,如無地膜覆蓋,可進行中耕,以提高地溫。當心葉開始生長或有新根出現時,則證明已經緩苗,這時就可適當降溫降濕。緩苗后至開花期,一般不澆水,只有在干旱時澆小水。當門椒長至3cm大小時,結合中耕進行施肥,每畝施腐熟的大糞干粉200g、尿素10kg。在培土后澆水,以水洇濕壟臺為宜。對于覆蓋地膜的可以扎眼施肥,或膜下暗灌,隨水施肥。 2、露地栽培管理 在封壟前,要結合施肥進行培土保根,爭取在高溫來臨之際達到封壟水平(可以通過追肥澆水,促進莖葉生長)。追肥要做到氮磷鉀肥配合使用,以促進秧苗健壯成長,防治落花落果。 3、開園(開始采收)后的管理 門椒采收后,要及時澆小水,以促秧攻果,但要注意防止積水澇災。夏天熱雨過后,必須及時用井水漂園,以降低地溫,保證根系正常生理代謝。此外,在高溫季節,應早晚澆小水,在氣溫高于35℃時,夜晚也應澆小水(俗稱偷水),以利于降低地溫。 青椒喜溫喜水喜肥,但又怕高溫多雨大肥,所以要科學管理,當氣溫超過30℃,光照強度大于3萬lx時,就要進行遮陽管理,即罩遮陽網、蓋塑料膜或支涼棚,以防病毒病和日灼病。青椒平作,必須在高溫來臨之前達封壟水平。如果與玉米等高桿作物套種,應以2行玉米、4行青椒的形式套種,這樣既能滿足玉米對強光的需要,又對青椒生長有利。為了防落花落果,可在開花期用濃度為15~25mg/kg的防落素藥液噴施1次。 高溫多雨季節過后,為促進第二次結果高峰(戀秋生產),應及時澆水追肥,并要進行整枝、打杈、摘葉等植株調整。要剪掉內膛枝和老病殘枝,以打開風、光的通路。在3級分枝以上留2片葉進行打尖,可控制營養生長。對新長出的枝條,留1果2葉進行打尖。摘掉下部的老葉病葉,以減少營養消耗。同時,還應再一次培土,以促發新根和防倒伏。此外,要進行葉面噴肥,比如噴施0.2%的尿素、磷酸二氫鉀或紅糖水等,都可促進植體加快生長,有利于開花結果。 4、適時采收   對于不留種的青椒,以采收嫩果為主。當果皮變綠色,果實較堅硬,而且皮色光亮時,即可采收。從開花至采收,一般需20天左右。每畝產量在3500~4500kg。 如果需要留種,應留第二、第三、第四層分枝上的果實,待充分成熟,果皮變紅或變黃時,再及時采收。有的采摘后再晾曬1周,以促后熟。 (五)青椒生產歷程 青椒生產歷程,如表18所示。 表18  青椒生產歷程 栽培形式 播種期 定植期 采收期 溫室秋冬茬 7月下旬至8月上旬 9月上旬至9月下旬 10月下旬至翌年2月中旬 溫室冬春茶 11月下旬至12上旬 翌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 4月下旬至6月下旬 陽畦春茬 12月上旬至翌年1月中旬 3月上旬至3月下旬 5月上旬至7月上旬 春棚 1月中旬至1月下旬 3月中旬至4月上旬 5月中旬至8月中旬 早春地膜 12月下旬至翌年2月上旬 3月下旬至5月上旬 6月下旬至7月下旬 秋延后生產 7月中旬至8月上旬 9月上旬至10月中旬 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 編輯:李敏

[原創]無公害綠色青椒生產技術(四)

圖文簡介

青椒定植時要選擇晴天中午,采取大壟雙行、內緊外松的方法定植,定植后要注意進行遮陽管理,緩苗前以保溫保濕為主。青椒采收,對于不留種的青椒,以采收嫩果為主。如需留種,待果皮變紅或變黃時,再及時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