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黃瓜疫病 (1)發(fā)病條件 黃瓜疫病屬于真菌性土傳病害。病菌在土壤里或病殘體上越冬,通過根和葉片侵染植株,借風、雨、灌溉水傳播蔓延。發(fā)病適溫28℃~30℃,在適溫范圍內(nèi),土壤水分是此病流行的決定因素。因此凡雨季來臨早、雨量大、雨日多的年份或澆水過多發(fā)病早,傳播蔓延快,危害也重。地勢低洼、排水不良、澆水過勤的黏土地發(fā)病重,連作地、田園不清潔及使用帶病殘物或未腐熟的廄肥易發(fā)病。 (2)主要癥狀 黃瓜疫病主要危害葉片、莖和果實。病葉有水浸斑,干燥時呈青白色,且易破碎,或者葉片下垂;病莖的基部有暗綠色水漬斑,后期病斑縊縮,使基上部莖葉枯死;病瓜條上有水浸狀縊縮凹陷斑,潮濕時易長出白霉,有的腐爛,并有腥臭味。 (3)防治措施 一是選用耐疫病品種。如:保護地用中農(nóng)5號、保護地1號、保護地2號、長春密刺等,陸地選用湘黃瓜4號,湘黃瓜5號、早青2號、中農(nóng)1101、京旭日2號、津雜3號、津雜4號等。二是嫁接防病。可用黑籽南瓜或南砧1號做砧木與黃瓜嫁接,可防疫病及枯萎病。三是苗床或大棚土壤處理。每平方米苗床有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8g與適量土拌勻灑在苗床上,大棚于定植前用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750倍液噴灑地面。四是藥劑浸種。72.2%霜霉威水劑或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浸種半小時后催芽。五是與非瓜類作物實行5年以上輪作、而且最好接辣茬作物,如接蔥茬、韭菜茬等;覆蓋地膜阻擋土壤中病菌濺附到植株上,減少侵染機會。六是加強田間管理。采用深溝高哇栽植,開好三溝,明水能排,暗水能濾,雨后溝干,避免積水。苗期控制澆水,結(jié)瓜后做到見干見濕,發(fā)現(xiàn)疫病后,澆水減到最低量,控制病情擴展。但進入結(jié)瓜盛期要及時供給所需水量,嚴禁雨前澆水。做到及時檢查,發(fā)現(xiàn)中心病株,拔除深埋。七是藥劑防治。在測報基礎(chǔ)上于發(fā)病前開始噴藥,尤其雨季到來之前先噴1次預防,雨后發(fā)現(xiàn)中心病株及時拔出后,立即噴灑或澆灌70%乙鋁·孟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者72.2%霜霉威水劑600~700倍液,或72%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700倍液,或69%烯酰·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隔7~10天1次,病情嚴重時可縮短至5天,連續(xù)防治3~4次。使用霜霉威的采收前3天停止用藥。 編輯: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