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黃瓜炭疽病 (1)發病條件  低溫多雨條件下易發生,氣溫超過30℃,空氣相對濕度低于60%,病勢發展緩慢。此外,采用不放風栽培法及連作、氮肥過多、大水漫灌、通風不良、植株衰弱發病重。 (2)主要癥狀  黃瓜苗期到成株期均可發病,幼苗發病,多在子葉邊緣出現半橢圓形淡褐色病斑,上生橙黃色點狀膠質物,重者幼苗近地面莖基部變黃褐色,逐漸細縮,至幼苗折倒。葉片上病斑近圓形,直徑4~18mm,棚室濕度大,病斑呈淡灰至紅褐色,略呈濕潤狀,嚴重的葉片干枯。主蔓及葉柄上病斑橢圓形,黃褐色,稍凹陷,嚴重時病斑連接,包圍主蔓,致植株一部分或全部枯死。瓜條染病,病斑近圓形,初呈淡綠色,后為黃褐色或暗褐色,病部稍凹陷,表面有粉紅色粘稠物,后期常開裂。葉柄或瓜條上有時出現琥玻色流膠。 (3)防治措施  一是選用抗病品種。如津研4號、保護地1號、保護地2號、旱黃瓜新組合9206、早青2號、中農1101、夏豐1號。此外,中農5號、夏青2號較耐病。二是采用無病種子,做到從無病瓜上留種,對生產用種以50℃~55℃溫水浸種20分鐘,或每50kg種子用10%咯菌腈懸浮劑50mL,先以0.25~0.5L水稀釋藥液后均勻拌和種子,晾干后即可催芽或直播。三是實行3年以上輪作,對苗床應選用無病土或進行苗床土壤消毒,減少初侵染源。采用地膜覆蓋可減少病菌傳播機會,減輕危害;增施磷、鉀肥以提高植株抗病力。四是加強棚室溫濕度管理。在棚室進行生態防治,即進行通風排濕,使棚內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70%以下,減少葉面結露和吐水。田間操作,除病滅蟲,綁蔓、采收均應在露水落干后進行,減少人為傳播蔓延。五是塑料大棚或溫室采用煙霧法。選用45%百菌清煙劑,每畝每次250g,隔9~11天熏1次,連續或交替使用;也可于傍晚噴灑6.5%甲硫·乙霉威粉塵劑,或5%百菌清粉塵劑,每畝每次1kg。六是棚室或陸地于發病初期噴灑25%咪鮮胺乳油1000倍液,或50%咪鮮胺錳鹽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60%福·福鋅可濕性粉劑700倍液,或40%多·?!や寰蓾裥苑蹌?00倍液,或1%多抗霉素水劑300倍液,或68.75%噁銅·錳鋅水分散粒劑800倍液,或70%丙森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由福美雙30%、福美鋅50%、助劑和載體等組成)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25%溴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2%嘧啶核苷類抗菌素水劑200倍液,隔7~10天1次,連續2~3次。使用百菌清煙劑的采收前3天停止用藥。 編輯:李敏

[原創]無公害綠色黃瓜生產技術(十)

圖文簡介

黃瓜炭疽病是黃瓜上的常發病害。在各生長期都可發生,以生長中、后期發病較重,主要危害葉片和果實。低溫多雨條件下易發生,氣溫超過30℃,空氣相對濕度低于60%,病勢發展緩慢。此外,采用不放風栽培法及連作、氮肥過多、大水漫灌、通風不良、植株衰弱發病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