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番茄早疫病(又稱輪紋病或夏疫病) (1)發病條件 早疫病為真菌性病害,病菌在種子上或殘體上越冬,通過植株的表皮或氣孔入植株,借助氣流、雨水和引種移苗進行傳播,當氣溫在25℃左右、空氣相對濕度在70%以上時,易流行早疫病。 (2)主要癥狀 早疫可危害葉、莖、花和果實,病葉有黃色暈環狀的同心輪紋斑,病斑受葉脈限制呈多角形,表面生有毛狀物,病莖在分枝處產生黑褐色橢圓斑,有黑霉,花萼染病后呈橢圓形凹陷黑斑。果實的病班呈橢圓形,有同心輪紋的黑色硬斑,后期果實開裂。 (3)防治措施 一是保護地番茄重點抓生態防治。由于早春定植時晝夜溫差大,白天20℃~25℃,夜間12℃~15℃,空氣相對濕度高達80%以上易結露,利于此病的發生和蔓延。應重點調整好棚內溫濕度,尤其是定植初期,悶棚時間不宜過長,防止棚內濕度過大溫度過高,做到水、火、風有機配合,減緩該病發生蔓延。二是于發病初期噴撒5%百菌清粉塵劑,每畝每次1kg,隔9天1次,連續防治3~4次。也可施用45%百菌清煙劑或10%腐霉利煙劑,每畝每次200~250g。三是發病前或進入雨季后開始噴灑3%多抗霉素水劑600~900倍液,或86.2%氧化亞銅可濕性粉劑1000倍,或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70%丙森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65%多果定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70%百菌清·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四是種植耐病品種。五是與非茄科蔬菜實行3年以上輪作。六是加強田間管理,合理密植,及時整枝打杈。 6、番茄晚疫病(又稱疫病) (1)發病條件 晚疫病屬于真菌性病害,病菌在病殘體上或馬鈴薯上越冬,通過葉的表皮或氣孔侵入植株,借助風雨或引種進行傳播。當氣溫在15℃左右、空氣相對濕度在85%以上時,易發病。 (2)主要癥狀 晚疫病危害葉、莖和青果。病葉的葉尖或葉緣呈水浸狀暗綠斑,潮濕時葉背有白霉。病莖有黑褐色腐爛斑。病果有水浸狀暗褐色凹陷斑,潮濕時有白霉。 (3)防治措施 一是保護地番茄從苗期開始,嚴格控制生態條件,防止棚室高濕條件出現。二是種植抗病品種。如中雜7號、晉番茄1號、渝紅2號、中蔬4號、佳紅、中雜4號等。三是與非茄科作物實行3年以上輪作,合理密植,采用配方施肥技術。四是加強田間管理,及時打杈。五是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噴灑0.5% OS ~施特靈(有效成分為氨基寡聚糖)水劑300~500倍液,或52.5%噁酮·霜脲氰水分散粒劑1500倍液,或10%氰霜唑懸浮劑50~100mg/L,或72%霜脲·錳鋅粉劑500~600倍液,或70%丙森鋅可濕性粉劑700倍液,每畝用對好的藥液50~60L,連續防治2~3次。也可用50%多菌靈磺酸鹽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12%松脂酸銅乳油600倍液灌根,每株灌對好的藥液0.3L,隔10天左右1次,連續灌注3次。 編輯: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