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番茄青枯病(又稱細菌性枯萎病) (1)發病條件 青枯病屬于細菌性病害。病菌在病殘體上越冬,通過根部或傷口侵入植株,借助雨水和田間作業傳播,當氣溫在30℃以上,土壤含水量大于25%,又是酸性土壤時,則易發病。 (2)主要癥狀 危害葉片和莖。病株的幼葉萎蔫下垂,然后中下部葉片凋萎,有的植株一側葉片萎蔫,病莖有水浸狀褐色斑,維管束變褐,折斷病莖后由傷口處流出白色菌膿,在病莖的下部易生長不定根。 (3)防治措施 一是提倡施用有機活性肥或生物有機肥,推廣BB專用肥(摻混肥)。實行與十字花科或禾本科作物4年以上輪作,最好與禾本科進行水旱輪作。二是選用抗青枯病品種。三是選擇無病地育苗,采用高畦栽培,避免大水漫灌。四是加強栽培管理。采用配方施肥技術,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或草木灰,改變微生物群落,或每畝施石灰100~150kg,調節土壤pH值。五是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噴淋或澆灌50%氯溴異氰尿酸可溶性粉劑1200倍液,或53.8%氫氧化銅干懸浮劑1000倍液,或72%硫酸鏈霉素可溶性粉劑4000倍液,或72%硫酸鏈霉素與水合霉素1:4混合制得復配劑,或50%琥銅·乙膦鋁可濕性粉劑400倍液,或25%青枯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每株灌對好的藥液0.3~0.5L,隔10天1次,連續灌2~3次。 9、番茄潰瘍病(又稱鳥眼病) (1)發病條件 番茄潰瘍病屬于細菌性病害,病菌在種子上或病殘體上越冬,通過表皮傷口侵入植株,借助引種、育苗及雨水傳播,在溫暖潮濕、結露多雨的環境中發病嚴重。 (2)主要癥狀 潰瘍病可危害葉片、莖和果實,病葉似缺水狀卷縮,有的植株一側葉片凋萎,病莖的髓部變褐爛,或在莖部開裂生成不定根,潮濕時有白色膿狀物溢出,病果有稍突起的圓斑,其邊緣為白色,中央部分為褐色(似鳥的眼睛,故又稱鳥眼病),后期果肉腐爛,并使種子帶菌,有的幼果皺縮停長。 (3)防治措施 番茄潰瘍病屬于檢疫性病害,因而應加強種子和苗木檢疫,要認真清理田園,選擇抗病品種,推廣無土育苗或床土消毒,對種子進行消毒處理(可用52℃水攪拌浸種30分鐘,或用200mg/kg硫酸鏈霉素浸種2小時);實行3年以上菜田輪作,或選用野生番茄加砧木進行嫁接;定植時用硫酸鏈霉素水澆灌定苗(每支硫酸鏈霉素加水15L)。發現病株及時拔除,全田噴灑53.8%氫氧化銅干懸浮劑1000倍液,或40%硫酸鏈霉素可溶性粉劑2000倍液。 編輯: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