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肥料施用的主要方法 (一)底肥(基肥) 主要以有機肥為主配合一定數量的緩效性無機肥,在整地過程中施入土壤。畝用量為1000~3000kg,中低產田施用有機肥料特別重要。使用有機肥時,一定要充分腐熟,不能使用“生糞”,因生糞由于發酵生熱,容易傷害植物的根系,同時生糞中帶有大量的病菌和害蟲的卵,容易造成病蟲害發生。施用方法主要有穴施、溝施、條施等方法。 (二)種肥 在播種育苗時把肥料撒與種子附近。一般以速效磷肥為主。種肥不僅給幼苗提供養分,又能提高發芽率。 1、植物在幼苗期對磷肥很敏感,幼苗期如果缺磷,會嚴重影響植物的生長。 2、基肥和種肥配合施用,分層施肥,植物可以分層利于肥料。 3、磷肥顆粒肥料與土壤的接觸面積小,可以減少土壤的固定,提高肥效25%~100%。 4、顆粒肥料有較好的物理性,有利于種子發芽和幼苗根系及地上部分的生長。 (三)追肥 在植物生長期內為了補充土壤中某些養分而追施的肥料。分土壤追肥和根外追肥兩種。根外追肥的原理是植物的葉片有氣孔、皮孔和水孔等,小分子的物質可以通過,如尿素,可以直接進入葉片被吸收利用。 1、追肥的方法 常用的追肥方法有:撒施,澆灌法,穴施法,溝施法等。一般追肥次數3~5次。 用速效肥,一般以氮肥為主,在作物生長后期追肥以磷、鉀為主。 2、根外追肥 在作物生長期間將速效肥料配成稀釋溶液,施于植物的地上部分主要是葉片上。這種方法主要用于根系吸收能力差,土壤條件不好時,又要及時給植物補充微量元素時使用。一般使用次數3~4次。 (1)特點如下:①根外追肥可以減少土壤固定和淋溶;根外追肥的肥效快,能及時供給植物所需的營養元素,噴后約20~30分鐘就開始吸收,24小時能吸收50%以上,2~5天可以全部吸收,土壤施肥則要7~10天才能被植物吸收;②利于被植物吸收和節省肥料,肥料損失少,利用率高。如作物苗期用尿素根外追肥50ml,比土壤施肥150ml的效果好,可節省肥料2/3;③能嚴格按照作物生長發育的需要供給營養元素,可以增加作物的產量和改善作物的品質。 (2)根外追肥的技術要點: ①肥料使用濃度要適當:一般微肥濃度為0.01~0.1%;化肥濃度0.2~0.5%,如尿素濃度為0.5%;磷酸二氫鉀0.1~0.3%;過磷酸鈣1~5%(取上清液)。硫酸亞鐵0.1~0.5%,在生育期間噴0.1~0.5%的硫酸亞鐵,可以使葉色濃綠光亮。據日本的研究,植物施用化肥濃度以氮25~60ppm,磷4~6ppm,鉀25~50ppm為宜;在現蕾期應停止施用氮肥,可用0.1%的硫酸二氫鉀根外施肥。 ②根外追肥要在氣溫低,空氣濕度大,早晨或傍晚無風時進行。 ③噴霧要均勻,葉面和葉背都要噴到,噴液量以不使葉片上的溶液流下為宜。 ④使用濃度要準確,在追肥前要作空白試驗以便準確配置肥液的濃度。 ⑤可以與殺菌劑,殺蟲劑,除草劑等混合使用,在藥劑混合前要分析肥料和其它農藥的性質,在混合后藥效降低或發生沉淀時不宜混合使用。 ⑥先配溶液,濾掉雜質后再使用。施用時為了增加表面張力可以加入表面活性劑如有機硅或0.1%中性洗衣粉等。 編輯:李敏

[原創]肥料施用的主要方法

圖文簡介

無論施用基肥、追肥還是種肥,肥料的使用方法應該根據具體情況而定。肥料應該首先施在缺肥的土壤上,難溶性肥料應該施在吸收能力強的作物上。下面介紹幾種施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