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白菜施肥技術 1、主要營養元素對白菜的作用 白菜以葉為產品,對氮的要求最為敏感。氮素供應充足則葉綠素增加,制造的碳水化合物隨之增多,也促進了葉球的生長而提高了產量。若氮素過多而磷、鉀不足,則白菜植株徒長,葉大而薄,結球不緊且含水量多,品質下降,抗病力減弱。磷能促進葉原基分化,使外葉發生快,球葉的分化增加,而且也促進它向葉球運輸。充分供給鉀肥,使白菜葉球充實,產量增加,并且還增加白菜中養分含量而提高品質。缺氮的白菜全株葉色變淡,植株生長緩慢;缺磷則葉背的葉脈發紫,植株矮小;缺鉀則外葉葉緣發黃,甚至葉緣枯脆易碎;白菜缺鈣易發生干燒心;生長盛期缺硼,常在葉柄內側出現木栓化組織,由褐色變為黑褐色,葉周圍枯死,結球不良。 2、白菜的需肥規律 大白菜和結球甘藍(即圓白菜)是我國需求量很大的蔬菜,大白菜和圓白菜都是包心葉菜,它們的共同特點是:產量高,對土壤養分要求高,尤其對氮、鉀肥要求高。每生產1000kg白菜約吸收氮2.2kg,磷0.98kg,鉀3.4kg。氮、磷、鉀三要素大致比例為1:0.4:1.8。由此可見,吸收的鉀最多,其次是氮,磷最少。白菜各生長期內三要素的吸收量不同,大體上與植株干重的增長量成正比。發芽期至蓮座期約只有總吸收量的10%,而結球期約吸收90%。結球白菜不同的生長時期,對養分的吸收比例也有變化。發芽期至蓮座吸收的氮最多,鉀次之,磷最少。進入結球期吸收的鉀最多,氮次之,磷仍最少。這是因為在結球期,白菜需要較多的鉀促進外葉中光合產物的制造,同時還需要大量鉀促進光合產物由外葉向葉球運輸并貯藏起來。大白菜對養分的吸收規律,是與它的生長發育特性相適應的。除施足基肥外,蓮座期和包心前期是追肥的關鍵時期。 3、施肥技術及施肥量 (1)施足基肥。白菜生長期長,需要大量肥效長的優質有機肥,因此大量施用廄肥作基肥十分重要。一般畝施廄肥不少于5000kg,過磷酸鈣25~50kg,鉀肥10~25kg。在耕地前先將60%的廄肥撒在地里深翻入土,耙地前把40%的廄肥撒在地面耙入淺土中,然后起壟。 (2)播種施好提苗肥。為了保證幼苗期得到足夠養分,需要追施速效性肥料為“提苗肥”。每畝用尿素3kg,于直播前施于播種穴、溝內與土壤充分拌勻,然后澆水播種。 (3)發棵期追肥。蓮座期生長的蓮座葉是將來在結球期大量制造光合產物的器官,充分施肥澆水是保證蓮座葉強壯生長的關鍵,大白菜進入蓮座期后,生長旺盛,吸收肥量大增。但也要注意蓮座葉徒長而導致延心結球。“發棵肥”應在田間有少數植株開始團棵時施入,一般畝施入糞尿800kg~1500kg,草木灰50kg~100kg,或尿素5~7kg,鉀肥7kg~10kg。直播白菜施肥應在植株邊沿開8cm~10cm的小溝內施入肥料并蓋嚴土。移栽的白菜則將肥料施入溝穴中,與土壤拌勻再栽苗。若蓮座后期有徒長現象,則須采取“蹲苗”措施。 (4)結球期追肥。結球期是結球白菜形成產品的時期,如果這時缺肥,往往接球不結實,影響產量和品質。接球期追肥的重點在接球始期和中期,即所謂“抽筒肥”和“灌心肥”。在包心前5天~6天施用結球肥,畝施入人糞尿500kg~800kg,草木灰50kg~100kg作結球肥,特別是要增加施用鉀肥。一般畝施硫酸鉀肥各10kg~15kg、在行間開8cm~10cm深溝條施為宜。這次追肥有充實葉球內部、促進“灌水”的作用,因此又稱“灌心肥”。 根據白菜生長需肥量和土壤養分供給能力測算,結合當前白菜施肥實際水平進行綜合分析,推薦施肥量:(1)目標產量8000kg的中上等地選中晚熟品種,畝施優質農家肥7500kg,氮23kg,磷10.5kg,鉀15kg;(2)目標產量6000kg的中等地,選中早熟品種,畝施優質農家肥6500kg,氮20kg,磷9kg,鉀13kg;(3)目標產量5000kg的下等地,一般選擇早熟、中早熟品種,畝施農家肥5000kg,氮16kg,磷6kg,鉀9kg左右。 編輯: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