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蚜按其為害時期分為三種:一是苗蚜,發生在5月上旬至6月下旬,持續為害40~50天;二是伏蚜,發生在7月上旬至8月上旬,正值花鈴期,持續30天左右。三是秋蚜,發生在棉花吐絮后,除造成減產外,還會污染棉絮、降低品質。 根據棉蚜發生規律,科學防治可降低成本。 1.清理寄主、減少蟲源。棉蚜的繁衍以卵在寄主上越冬,寄主主要有花椒、石榴、木槿和紫花地丁等雜草,越冬孵化后于5月上旬飛往棉田,快速繁殖為害。在其飛往棉田前對越冬場所清理防治,效果事半功倍。 2.實行棉麥間作、輪作。利用小麥屏障作用,可阻止有翅蚜向棉田遷飛,有利蚜蟲天敵繁殖,增強棉田自控能力。 3.保護天敵。棉蚜的天敵主要有七星瓢蟲、草青蛉、食蚜蛛、蚜繭蜂等。通過調查,田間瓢蟲∶蚜蟲=1∶150以上、草青蛉平均每株達1頭、食蚜蛛∶蚜蟲=1∶300、棉蚜的蚜繭蜂寄生率達20%以上時,蚜量會自然迅速下降,可以不用防治或推遲防治。 4.藥劑防治。關鍵防治時期和防治指標是:苗蚜,1~3葉期單株蚜量10~15頭、卷葉株率5%~10%;4~8葉期單株蚜量20~40頭、卷葉株率20%~30%時,宜用藥防治。伏蚜,調查上中下三片真葉的蚜量,蕾期蚜量80~100頭,成株期蚜量100~300頭,且中部出現零星油點時,用藥防治。伏蚜防治宜采用“上翻、下扣,噴勻、打透”的方法,治要徹底、不留殘蟲,以保持較長時間不反彈。啶蟲脒、吡蟲啉或其復配藥為首選,對抗性蚜蟲可與丁硫克百威復配,或改用噻蟲嗪防治。 編輯:李敏

怎樣降低棉蚜的防治成本

圖文簡介

棉蚜按其為害時期分為三種:一是苗蚜,發生在5月上旬至6月下旬,持續為害40~50天;二是伏蚜,發生在7月上旬至8月上旬,正值花鈴期,持續30天左右。三是秋蚜,發生在棉花吐絮后,除造成減產外,還會污染棉絮、降低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