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灌漿期是籽粒形成產(chǎn)量的關鍵階段,由于前段時間的風雨天氣,部分播量大、分蘗早的麥田出現(xiàn)倒伏,特別是澆水后遇到風雨的麥田倒伏較重。因此,后期澆水應看天進行,預防倒伏。 1.預防后期麥田倒伏。(1)注意收看天氣預報,在2~3天內(nèi)無大風和降雨的天氣進行澆水。(2)用0.3%~0.5%優(yōu)質(zhì)磷酸二氫鉀、或1%硫酸鉀葉面噴施,增強莖稈韌性,提高抗倒能力,葉面施肥可與病蟲害防治同時進行。 2.小麥倒伏后的補救措施。有的農(nóng)戶將倒伏的小麥扶起來捆成把,此法不可取。一是捆把后葉片絕大部分被捆在把內(nèi),影響光合作用,植株體內(nèi)輸導組織不暢通,養(yǎng)分和水分的運輸受阻,對產(chǎn)量影響很大。二是小麥有向上生長的特性,當小麥倒伏后,莖稈就由最旺盛的居間分生組織處向上生長,使倒伏的小麥抬起頭來,如果倒伏后捆把,會造成小麥莖稈多處折傷。 倒伏麥田應采取以下措施。(1)天晴后用竹竿輕輕抖落莖葉上的雨水,減輕壓力使小麥盡快抬頭,促進生長。(2)葉面噴肥,補充營養(yǎng)。小麥倒伏后根系吸收養(yǎng)分的能力減弱,噴灑2~3次磷酸二氫鉀,每畝150~200克,以促進生長和灌漿。(3)由于田間濕度大,通風、透光不良,極易造成白粉病、赤霉病、銹病的發(fā)生。及時防治倒伏后帶來的各種病害,是減輕倒伏損失的一項重要措施。銹病、白粉病可用20%三唑酮乳油50~60毫升對水40公斤均勻噴霧;赤霉病可在揚花期用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70克或70%的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克對水40公斤均勻噴霧。 編輯: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