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生羔羊由于調節體溫能力較差,對疾病缺乏抵抗力,容易因氣候變化和極易從臍帶斷端遭受病原微生物的侵害、護理不當等感染各種疾病,甚至造成死亡。做好新生羔羊的的護理和疾病預防工作,對發展養羊生產具有重要意義,日前,農科110專家、陽曲縣畜牧局獸醫師劉銀亮針對羔羊階段的飼養管理與常見疾病的防治要點給養殖戶進行了講解。 記:劉老師您好,在肉羊的飼養周期羔羊指的是哪一個階段,這一時期的管理重點是什么? 劉:從出生到斷奶,這個階段的羊,稱為羔羊。一般為3~4個月。 羔羊飼養管理的目標是:提高成活率,減少發病率,提高整齊度,降低淘汰率,提高羔羊斷奶標準達標率。 記:新生期羔羊的護理是提高羔羊成活率的關鍵時期,應該從哪幾方面入手做好羔羊的護理呢? 劉:1.臍帶消毒 新生羔羊出生后,無論是自然斷臍帶,還是人工斷臍帶,都必須將臍帶的斷端浸入碘酒中消毒。在干化脫落前,如有出血,及時結扎消毒。 2.保溫 綿羊一般都是在冬季和春季產羔。因此,要注意新生羔羊的保溫。新生羔羊出生后,要及時讓母羊舔干羔羊身上的黏液,或用干草、布塊擦干黏液,防止感冒。 3.早喂初乳 應在羔羊出生后1小時之內,必須吃到初乳,這一點非常關鍵。母羊產后3~5天之內排出的乳汁稱為初乳,初乳內含有17%~23%的豐富蛋白質、9%~16%的脂肪等營養物質和抗體,能增強羔羊的免疫力,促進胎糞的排出,是不可替代的羔羊食品。 對無奶、缺奶、多羔或孤羔,要盡早找“奶媽”配奶,使母子確認,代哺羔羊。否則,要及時人工哺乳,保證羔羊吃奶,正常生長。 4.做好日常護理 觀查羔羊臍帶、排便拉稀、精神狀態、吃奶欲望、是否咩叫等以及母羊產羔排出的胎衣、羊水、惡露等;勤掃圈舍、飼槽飲水槽、糞便、羊毛。 防止凍傷羔羊蹄、耳、嘴及凍感冒;防止由于母羊奶水不足使羔羊挨餓;防止羔羊受涼、吃多等引起拉稀,感冒、不吃等病。 定時配奶、定時斷尾、定時稱重、定期消毒。 5.定時斷尾 在羔羊3~4日齡時,用橡皮筋或專用橡皮圈套在離尾根3~4厘米(約第三至第四尾椎之間)處進行結扎,阻斷血液循環,使羊尾自然萎縮、干枯脫落。操作時,先在斷尾處涂碘酊消毒,然后結扎至橡皮筋拉不動為止。結扎后要勤檢查,涂抹碘酊以防感染。 一些長瘦尾型的羊,為了保護臀部羊毛免受糞便污染和便于人工授精,應在羔羊出生一周后將尾巴在距尾根4~5厘米處去掉,所留尾巴的長度以母羊尾巴能遮住陰部為宜。 6.去勢 去勢一般在羔羊生后1~2周內進行,天氣寒冷或羔羊虛弱,去勢時間可適當推遲。去勢法有結扎法,刀切法。結扎法是在公羔生后3~7天進行,用橡皮筋結扎陰囊,隔絕血液向睪丸流通,經過15天后,結扎以下的部位脫落。這種方法不出血,亦可防止感染破傷風。刀切法是由1人固定公羔的四肢,腹部向外顯露出陰囊,另一人用左手將睪丸擠緊握住,右手在陰囊下三分之一處縱切一切口,將睪丸擠出,拉斷血管和精索,傷口用碘酒消毒。 7.編號 進行肉羊改良育種、檢疫、稱重、鑒定等工作,都需要掌握羊的個體情況,為便于管理,需要給羔羊編號,習慣編號的方法是第一個數字表示出生年份,公羔編單號,母羔編雙號。 記:哺乳期羔羊的培育和飼養管理對以后的生長發育和生產性能十分重要,養殖戶應從哪幾方面進行加強管理呢? 劉:1.哺乳前期的飼養管理 這一階段羔羊的主要營養物質來源于母乳和補飼草料。 羔羊出生10天后可以進行誘飼,給以專用顆粒補飼料;15~20天開始采食飼料飼草。補飼在補飼欄中進行,讓羔羊自由采食。1月齡以后,羔羊采食量開始增加。顆粒料補飼量應達到每日每只羔羊0.1千克以上,胡蘿卜飼喂量0.1~0.2千克,分3次飼喂。并補飼優質易消化的苜蓿等青干草。 2.哺乳后期的飼養管理 出生后2個月到斷奶。產后49天母羊的泌乳量逐步下降,而羔羊在這個階段的增重卻最大,飼草飼料開始成為羔羊增重的主要營養來源。瘤胃的發育及機能的逐漸完善,飼草料采食量增長很快。2~3月齡每日每只羊可補飼精料0.3~0.5千克,胡蘿卜0.2~0.3千克,青干草自由采食。管理上,要根據羔羊的體格、強弱、大小及時與母羊一同調整、分圈。后期要使羔羊隨母羊的飼養日程,一同上槽采食,為斷奶后轉入新的飼養日程做準備。 3.羔羊的斷奶 羔羊的斷奶一般在3~4月齡。斷奶的標準應該以羔羊采食能力、采食量和體質狀況來決定,而不單純以月齡來進行。采食能力差、采食量低和體質弱的羔羊,可推遲斷奶。 羔羊的斷奶采用一次性斷奶。具體做法是:先行減奶,即對哺乳母羊斷奶前7~10天減少精飼料,從而減少產奶,繼而一次性將母、仔分開,不再合群。 記:在羔羊管理過程中經常會遇到疾病方面的問題,您能針對一些常見的疾病向廣大養殖戶朋友做一個講解嗎? 劉:好的。下面介紹幾種常見的羔羊疾病癥狀和防治措施。 1、羔羊窒息(假死)。羔羊產出后,身體發育正常,心臟仍有跳動,但不呼吸,這種情況稱為假死。 原因:吸入羊水、母羊子宮內缺氧、分娩時間過長和受冷等。 復蘇:一種是提起羔羊兩后肢,使羔羊懸空并拍擊其胸、背部;另一種方法是讓羔羊平臥,用雙手有節律地壓胸部兩側。短時間假死的羔羊,經處理后,一般可以復蘇。因受涼而造成假死的羔羊,應立即移入曖室進行溫水浴,水溫由38℃逐漸升至45℃。同時結合胸部按摩,浸20~30分鐘,待羔羊復蘇后立即擦干全身。 北方農戶常常將這類假死羔羊放在熱炕上或鋪有電熱毯的床上加溫保暖,也取得了較好的復蘇效果。 2、羔羊臍疝。臍部突出一個小圓球,柔軟,無熱無痛,如有內容物經按壓即可納入腹腔,并可發現臍部腹壁有一小孔洞。 防治措施:(1)如腹壁臍孔較小(綠豆大),局部涂擦碘酒,并用紗布墊于臍部,用繃帶固定包扎,2周后可望封閉。 (2)如包扎不成功或疝孔較大可進行手術治療。 3、羔羊臍帶炎。新生羔羊臍帶斷端受細菌感染而引起的臍血管及周圍組織發生的一種炎癥。 癥狀:可分為臍血管炎和壞死性臍炎。 羔羊臍血管炎:病初臍孔周圍組織發熱、腫脹、充血,觸摸有疼痛反應。臍帶斷端濕潤,隔著臍孔處捻動皮膚時,可摸到手指粗細或筷子粗細的硬物。臍帶殘段脫落后,形成瘺孔;指壓時可擠出少量膿液,常帶有臭味。臍周圍常有腫塊。 壞死性臍炎:臍帶殘端腫脹、呈淡紅色,帶有惡臭氣味。炎癥常波及臍孔周圍組織,而引起蜂炎和膿腫。臍帶殘端脫落后,臍孔處可見有肉芽贅生,形成潰瘍面,有膿性 滲出物。有時病原微生物沿臍靜脈侵入,引起敗血癥或膿毒敗血癥時,羔羊表現體溫升高,呼吸急促等癥狀。 預防:做好圈舍清潔衛生工作。做好產前衛生,產房保持通風、干燥、勤換墊草。接羔時可結扎臍帶,以促其干燥、壞死、脫落,嚴格對臍帶斷端消毒。加強產羔舍衛生以及羔羊的護理,防止羔羊互相吸吮臍帶。 治療:臍部或周圍組織發炎或膿腫時,局部涂5%碘酊和松節油的等量合劑。局部處理,應用0.1%高錳酸鉀溶液清洗患部,用5%碘酊消毒凈化組織,撒布磺胺粉,敷料包扎,在臍孔周圍皮下分點注射鹽酸普魯卡因青霉素注射液(2%鹽酸魯卡因注射液20毫升,青霉素80萬單位)。 4、羔羊佝僂?。憾喟l生在冬末春初季節,綿羊羔和山羊羔都可發生。 癥狀:先天性佝僂病:出生后衰弱無力,經數天仍不能自行起立。 后天性佝僂病:發病緩慢,最初癥狀不太明顯,表現食欲減退,腹部膨脹,生長緩慢。病羊步態不穩,病繼續發展時,前肢一側或兩側發生跛行。病羊不愿起立和運動,長期躺臥,有時長期彎著腕關節站立。典型癥狀為肋骨下端出現佝僂病性念珠狀物。膨起部分在初期有明顯疼痛。 預防:改善和加強母羊的飼養管理,加強運動和放牧,應特別重視飼料中礦物質的平衡,添加羊專用預混料。 治療:可用維生素A、D注射液3毫升,肌內注射;精制魚肝油3毫升灌服或肌內注射,每周2次。為了補充鈣制劑,可靜脈注射10%葡萄糖酸鈣注射液5~10毫升;也可肌內注射維丁膠性鈣注射液2毫升,每周1次,連用3次。 也可喂給三仙蛋殼粉:神曲60克、焦山楂60克、麥芽60克、蛋殼粉120克,混合研末后每只羔羊12克,連用1周。 5、羔羊口瘡??诏徥歉嵫蚋腥究谇徊《疽鸬摹?癥狀:在綿羊,主要發生于羔羊,山羊則在年齡上無嚴格區分。病變多見于口唇周圍,口角及鼻部特別嚴重。亦可能發生于蹄部及其附近之皮膚。 病初出現稍高起的紅色斑點,迅速經過丘疹、水泡及膿皰三個階段,形成痂塊。痂塊初呈紅棕色,以后變為黑褐色,非常堅硬。 病變發生在硬腭及齒齦的,容易潰爛成片,發生于舌面及舌尖時,在嚴重病例可將舌尖爛掉。痂塊往往于24天以后脫落,長出新的皮膚,并不遺留任何瘢痕。但有繼發性感染時,則恢復時間延遲,死亡率可高達10%~20%。耐過的羊可以獲得高度免疫性。 預防:(1)疫苗接種:此病一旦發生,傳染非常迅速,隔離方法往往收不到理想效果,故最好在常出現該病的羊群中施行疫苗接種。 (2)徹底消毒病羊圈舍、場地和用具。 6、大腸桿菌病(羔羊白?。?。是由致病性大腸桿菌所引起的一種以劇烈腹瀉和全身敗血癥為特征的羔羊急性、致死性傳染病。主要呈現地方性流行或散發。 癥狀:多發生于數日齡至6月齡羔羊。潛伏期1~2天,表現為敗血型和腹瀉型兩種。 敗血型:多發生于2~6月齡的羔羊。病羊體溫高達41℃~42℃,精神沉郁,迅速虛脫,有輕微腹瀉或不腹瀉,有的帶神經癥狀,運動失調,磨牙,視力障礙;個別出現關節炎,多數于發病后4~12小時死亡。 腹瀉型(腸型,腸炎型):多發生于2~8月齡的羊。病羊初始體溫略高,出現腹瀉后體溫下降。糞便呈半液體狀,帶氣泡,有時混有血液。羔羊表現腹痛,虛弱,嚴重脫水,不能起立。如不及時治療,可于1~-2天內死亡。 預防:參考羔羊痢疾預防措施。 治療:大腸桿菌對于土霉素和磺胺藥物都具有敏感性,但必須配合護理和其他對癥療法。 選用土霉素,按每天每千克體重20~50毫克,分2~3次口服,或按每天每千克體重10~20毫克,分2次肌肉注射。新生羔羊再加胃蛋白酶0.2~0.3克。 7、羔羊肺炎。肺炎是肺泡、細支氣管以及肺間質的炎癥。 最急性:腕關節或跗關節表現跛行,其他癥狀不明顯,病羊通常于一晝夜之內死亡。 急性:吃奶突然減少或完全廢絕。精神萎頓,鼻孔流出稀薄而帶有黏性的鼻涕。體溫升高到40~42℃ 病羊寒戰、磨牙。聽診肺部時有濕性羅音,肺泡呼吸音極度微弱,肺部叩診有濁音。個別病羊有明顯的肋間壓痛。病羔于3~7天內死亡。 慢性:除肺部無明顯的聽診及叩診特征外,其他癥狀均與急性者相同。有的仔山羊還可見到胸壁顯著塌陷。發病后期,??梢姷讲⊙蝾^俯于地,喜臥于潮濕地面,回顧后腹部,糞便干結。病期可以延長到半月左右。 預防:(1)主要在于作好環境衛生,經常保持圈舍干燥,尤其在遇到連續陰雨時更應特別注意。 (2)本病為接觸性傳染,起初常只在一個羊群里流行,只要能嚴加隔離,即可控制其擴大傳染。 (3)帶菌母羊為主要傳染來源,故對患有乳房炎或子宮內膜炎的母羊應進行細菌學檢查;如發現病原為肺炎雙球菌,應即隔離治療。如果母羊并非貴重品種,應該迅速淘汰。 (4)本病發生迅速,體溫不定,故在潛伏期的羔羊不易發現。因此當羊群中發病以后,即使病羔已經隔離出去,也不可再將新生羔羊放入發病群中,而應單獨放在一個羊舍進行飼養管理。如有條件,可全部注射免疫血清,劑量按1毫升/千克體重計算。 (5)病愈羔羊及同群患乳房炎、子宮內膜炎的母羊可能排菌,必須隔離至停止排菌為止。 治療:(1)用磺胺甲基嘧啶或青霉素、鏈霉素、土霉素均有效果,應連用3~5天。嚴重時可以同時應用磺胺類及抗生素。 (2)用雷夫奴爾配成1:250的溶液,作靜脈注射。 (3)采用抗肺炎雙球菌免疫血清,療效顯著。 (4)對癥治療。根據疾病發展情況應用退熱、祛痰、止咳藥物。如果因心臟擴張而衰弱,應注射毛地黃及葡萄糖。為了避免靜脈注射葡萄糖液的困難,可以口服葡萄糖粉。 編輯:王大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