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獼猴桃的特性 獼猴桃不同于其它果樹,它的氣孔一直在開放,既是陰天也在開放氣孔蒸發水分,加之葉片又大,到了中午天氣炎熱時,葉子就會出現臨時性萎蔫。有些種植戶不知情況,認為是干旱,然后大量的灌水,造成地表干地下濕,使根系處于水分飽和狀態,時間一長導致爛根。從科學來講叫生理性根腐病,無論是結果樹還是幼樹都有這種現象發生,所以灌水和控制灌水要相結合。 如何判斷獼猴桃需水多少 獼猴桃種植的土壤性質不同,需水量也就不同,可根據田間最大持水量進行判斷(保水能力砂土小,壤土居中,粘土最大)。通常來說砂土到粘土的田間持水量在25%~35%時,用手控土壤就會有些干;當田間最大持水量在60%~80%時,用手控潮濕又能散開,土壤內含水量最為合適。獼猴桃田間土壤持水量在50%以下,在20厘米范圍均是這種水平時,就需要灌水。感觀指標,種在壤土上的獼猴桃用手控土壤,一控成團,一松就散開;在粘重土壤上種獼猴桃,手控土壤成團,手抓后擠壓土壤時有裂縫,說明土壤持水量在50%左右,葉片不僅在中午爆曬下萎蔫,強光過后仍萎蔫,就說明已缺水,必須要進行灌水。 獼猴桃物候期需水量 萌芽期:田間最大持水量為80%,較為適中,也就是人們所講的墑情好,有利于萌發,新梢長而葉片大。花期:田間最大持水量為70%,土壤不干也不濕,有利開花坐果。果實膨大期:田間最大持水量為80%,有利果實迅速膨大,此時也是蒸發量最大時期,但不能長期積水,積水不但引起新梢旺長,還影響根系呼吸,造成爛根。果實成熟期:田間最大持水量為70%~80%,保持適中,有利果實糖分積累和充分成熟,果色正常。 澆水方法 要改大水漫灌為局部灌溉,如畦灌、溝灌、穴灌、樹盤灌水等,不僅用水經濟,水還能從畦、溝、穴底部和旁邊滲入土壤,不破壞土壤團粒結構,根系范圍呼吸不受影響,加之土壤均勻濕潤,不積水,也不會因積水而爛根。對于實行壟栽的獼猴桃,水可澆到壟的中間,深入根系分布范圍,使根處于長期濕度穩定、透氣較好的環境中,有利生長,不損壞幼嫩新根,不會因積水而爛根。 編輯:李敏